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走进医师报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医师报/详情

孩子不用自己生?或许真有可能!| 2024新年特别策划·妇产医学篇③

时间:2024-01-16 13:35:38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阅读: 178896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高峰交流之年,从妇产科问题出发,与心血管、肿瘤等领域交汇,充满智慧之光。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精彩云端之旅,从人造子宫动物实验获取阶段胜利,到胎儿脑部手术的顺利实施,充满科技之光。
这是一个令人回味的勠力奋进之路,超早产胎儿诊疗、优良胚胎临床检查,充满希望之光!
让我们在此刻回望,重整行囊,探寻新的方向!

 

我国先心病肺高压妊娠安全性研究发布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死因之一。2月13日,《循环》发布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的有关先心病相关肺高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多中心研究成果。结果发现,轻度先心病相关肺高压的奸娠结局良好,显著优于中重度先心病相关肺高压患者,及时的产前检查、多学科团队随访和严格的产前监测有助于改善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主主任医师林建华教授介绍该究是迄今为止我国首个全国性先心病相关肺高压的大型多中心妊娠队列研究,详细描述了中国先心病相关肺高压患者的特征和妊娠结局。分析发现,我国妊娠人群中患有先心病相关肺高压人数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

 

新一代胚胎优选技术助力优生优育

 

5月8日,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陈子江院士、高媛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教授合作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将表观遗传信息应用于辅助生殖临床胚胎筛选的技术(PIMS)的临床应用结果。这项新一代试管婴儿技术甲基化水平优良胚胎的临床检验活产率达72%。

 

陈子江院士表示,PIMS在提高辅助生殖的活产率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出生缺陷,实现优生优育,是生殖遗传学领域的新突破。

 

胎儿脑部手术为宫内儿科学开辟广阔前景

 

5月4日《卒中》在线发表文章,美国医生首次成功对仍在子宫内的胎儿实施了脑部手术,以修复其畸形的血管。这名婴儿出生几周后即出院,目前不需要任何药物或其他治疗。

 

据悉,这是研究团队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也是世界首例在出生前便在母亲子宫内接受大脑手术的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赵阳副主任医师评价,其作为美国临床试验的第一个成功案例,虽然各项因素及指标仍需进一步的跟进和佐证,但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让大家看到了宫内儿科学的广阔前景。

 

《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出台

 

5月30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育力保护与保存专业委员会共同起草的国际首部《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9d3922cbly4hlirxazfffj20j9093n5z.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阮祥燕教授表示,年轻癌症患者一旦确诊,应得到生育力保护方法的咨询,既要保命,也要保护生育力。此次团体标准旨在推动更多同道对该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产科寒冬下的服务供给侧改革

 

自2023年初开始,有关“临床分娩量下降近半”“产科‘床等人’”“部分产科医生被迫转岗”等消息在网络媒体上层出不穷,“产科寒冬”一词应运而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新生儿数量已经连续6年大幅下跌。回顾过去我国近6年的人口出生数据,2017-2022年新生儿数量分别为1723万、1523万、1465万、1209万、1062万、956万。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段涛教授表示,在医疗资源紧缺时,应着重考虑服务数量,让患者可以看上病;当医疗资源相对富余时,就应着重考虑服务质量,让患者可以看好病。借妇产科就诊人数减少之机,来一次产科诊疗服务供给侧改革。

 

腹膜外剖宫产引热议

 

当孕妈妈还在讨论“剖宫产好”还是“顺产好”时,综艺节目的录制让剖宫产的讨论进阶到更有医学深度的话题中:腹膜外剖宫产好还是常规剖宫产好?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母体病理产科朱好副主任医师表示,腹膜外剖宫产可能减少恶心、术后疼痛、排尿障碍等。但其较常规剖宫产花费时间更长,容易损伤膀胱、双侧输尿管及周围邻近血管,弊大于利,所以,现代产科更多选择更高效的常规剖宫产。

 

孕早期感染新冠 胎儿内脏异位风险高

 

11月2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文章,一项回顾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和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数据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取消新冠“清零”政策后的2023年前7个月,超声确诊的胎儿内脏反位病例发生率是2014-2022年平均年发病率的4倍多。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边杉教授表示,虽然无法就因果关系得出结论,但该观察结果提示,SARS-CoV-2感染与胎儿内脏反位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

 

多囊卵巢综合征心血管炎性损伤新机制被揭示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黄荷凤院士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可能存在的慢性炎症状态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假说。通过多种动物模型(包括共生模型)研究发现,PCOS实验鼠存在炎性细胞的骨髓-脾脏-心脏迁移,结合临床PCOS患者的队列研究结果,创新性地提出了PCOS患者心血管病高风险发生机制中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非代谢依赖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点评道,该研究将为年轻女性心血管病的创新干预措施制定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有望推动不同于传统心血管保护策略的开发,为制定针对性别差异的CVD指南提供非常新颖的观点和重要的依据。

 

“去ECMO化”人造子宫实验成功

 

11月11日,我国首例“去ECMO化”人造子宫动物实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号楼动物实验中心手术室开始并取得成功。胎羊在人造子宫中存活 25 min,加上血管离断后的时间,共35 min。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高峰教授表示,有血液循环才是人造子宫,现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伦理应紧跟科学技术发展,要有谨慎和监督的态度。未来有望应用于临床先天胎儿畸形、超早产胎儿其他病症干预施救,“人造子宫”大有可为。

 

9d3922cbly4hlirxcrx29j20jl099dpt.png

 

10 

到2030年我国更年期女性将超2.8亿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我国的更年期女性将超2.8亿。2023年10月18日世界更年期关怀日当天《医师报》集结五家医院、六大学科的权威专家,组成“更年期关怀团”,为更年期女性答疑解惑,直播观看量超35 万人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白文佩教授表示,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对于更年期患者管理意义重大,更年期阶段持续时间长,症状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对待更年期问题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形成整体认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9d3922cbly4hlirxel1v7j20u016ce81.png


责任编辑:李慧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