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待发,肾脏病精细化诊疗迎突破 | 2024新年特别策划·肾脏病⑬
于肾脏病领域而言,2023年是“突破之年、进取之年”。这一年,猪肾移植实现突破,给肾移植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这一年,IgA肾病三个在研药物待上市,让IgA肾病精细化治疗露出曙光;这一年,中国透析患者突破100万,腹透、血透和血透过滤各领风骚,为肾脏病患者提供多种选择。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肾脏病治疗全面开花,让生命之光熠熠生辉。
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院士等发表的第六次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2018-2019年,估计我国8200万成年人有慢性肾脏病,但知晓率仅10%。研究发现,在我国成年人中,慢性肾脏病、肾功能受损、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8.2%、2.2%、6.7%。我国3期和4~5期慢性肾脏病分别占25.0%和1.8%。
徐欣教授
研究者之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徐欣教授表示,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仍然很低,尤其是在低收入、低教育水平人群。加强慢性肾脏病的大众科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肾脏病及其相关风险因素的管理水平和强度、持续改善生活环境质量、加强新药开发,对进一步降低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负担至关重要。
5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发表了中国透析钙化研究(CDCS) 随访数据。结果显示,总的血管钙化患病率达90.7%,其中冠状动脉钙化(CAC)、腹主动脉钙化(AAC)和心脏瓣膜钙化(CVC)的患病率分别为81.0%、74.5%和45.6%,基线血管钙化患病率均显著增高(P<0.001)。
刘志红院士
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刘志红院士表示,研究提示血管钙化在透析患者中进展迅速,而CAC进展与透析患者结局密切相关,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制定更加精准、长期和有效的临床治疗与管理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5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发表GRADE研究,该研究纳入肾脏低风险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分别加入2013年最受欢迎的4类降糖药物: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磺酰脲类格列美脲,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和基础胰岛素,全部患者血糖和血压都达标的管理。随访5年,短期肾脏预后在上述四组人群中没有差异。
林洪丽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林洪丽教授表示,糖尿病治疗中降糖药种类对早期肾脏疾病发展的影响尚未有定论,该研究显示上述四种降糖药对肾脏进展无差异。然而,早期糖尿病肾病5年随访期对于肾脏结局研究时间不足,因此上述结论不能直接推论到肾脏长期结局,降糖药对肾脏长期结局仍然是没被回答的临床问题。
7月,中国工程院陈香美院士公布了中国大陆地区的最新透析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国大陆地区登记的透析总人数已突破100万,这个庞大的数字提示了我国在CKD患者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陈香美院士
陈香美院士表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仍是透患者的主力军,占比为40.1%。此外,糖尿病肾病成为新增患者中的首位病因,在透患者中占比21.1%。2022年,我国透析中心数量达到7298所,单年次增加1234所,托举百万尿毒症患者的,不仅是透析医护长期的坚持和守护,更是整个医疗行业、社会乃至国家的共同努力。
8月,《外科学纪要》公布了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研究团队表明,猪肾经异种移植后可在3 d内使患者的血肌酐和尿量恢复正常。同日,纽约大学郎格尼医学中心也公布一例脑死亡肾移植受者,在接受猪肾肾脏移植后,猪肾至少正常工作了32 d,打破了历史纪录。
丁小强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丁小强教授表示,肾脏疾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很多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成为最后的救命手段,异种移植的探索将为患者提供更多生的希望。
8月,《重症监护》杂志发表研究表明,根据不同标准,不同的肾脏替代治疗的开始时间策略对不同组的90 d死亡率影响有显著差异。在以肌酐升高为诊断标准组,早期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发生急性肾损伤后12 h内)死亡率低于晚期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发生急性肾损伤后48 h后)。在少尿组和两者联合组中,早期开始肾脏替代治疗与晚期开始患者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
倪兆慧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倪兆慧教授表示,该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的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决定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时机,可能对患者死亡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8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评价了常规高通量血液透析(HD)和大剂量血液透析过滤(HDF)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研究显示,HDF组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始终高于HD组。与传统HD相比,置换液量>23 L的高剂量HDF显著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方敬爱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方敬爱教授表示,研究证明了肾衰竭终末期患者采用高流量HDF方案(对流量>23L)要显著优于传统透析方案,临床观察中也发现,高流量血液透析滤过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紊乱,提高透析充分性,该研究为未来高流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推广应用及方案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支持。
9月,《柳叶刀》发布NefIgArd试验结果表示,Nefecon可为IgA肾病患者带来延缓eGFR下降、降低蛋白尿的长期获益。11月,《柳叶刀》发表PROTECT临床研究显示,司帕生坦可以更好地降低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1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证实,使用Sibeprenlimab治疗12个月后,蛋白尿的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安慰剂组。
何娅妮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内科何娅妮教授表示,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亦然,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30%~40%,约20%~40%的IgA肾病患者会在诊断后10~2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治疗新药的上市将为患者带来切实获益。
10月,《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发表研究,该研究长期随访后发现,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感染相关死亡率与HD患者相比(一周3次HD)相似,甚至可能更低。更重要的是,既往研究表明,与HD患者相比,PD+HD患者的就业率、社会参与度以及生活质量更高。
刘文虎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刘文虎教授表示,PD+HD或为部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选择,不仅在疗效上,PD+HD与HD无差异,甚至可能更优,在生活质量上PD+HD也优于HD,即产生“1+1>2”的效果。
12月,《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在线发布EMPA-KIDNEY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恩格列净可使受试者发生肾脏病进展[eGFR持续下降≥40%、ESKD、eGFR持续<10ml·min-1·(1.73m2)-1或因肾衰竭死亡]的风险下降29%,并使患者慢性eGFR斜率的下降每年减少1.37ml·min-1·(1.73m2)-1。
王荣教授
山东省立医院肾内科王荣教授表示,高达40%糖尿病患者将发展为慢性肾脏病,糖尿病仍是肾衰竭或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要将保护肾脏功能放在重要位置,我们更需要有肾脏保护功能的药物。
版面报道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欣欣向荣,风湿免疫大布局迎大发展 | 2024新年特别策划·风湿免疫2023十大亮点 ⑰
2024-02-06 -
new披荆斩棘,敢于跨越消化领域肿瘤高峰丨2024新年特别策划·消化道肿瘤⑯
2024-01-31 -
new吉训明院士:卒中急性期治疗“里程碑式”飞跃 | 2024新年特别策划·脑血管⑮
2024-01-30 -
01-262024
开拓医学边界,202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十大研究 | 2024新年特别策划·心血管⑭
-
遍地开花 新技术引领糖尿病防治未来丨2024新年特别策划·糖尿病篇⑩
2024-01-17 -
循道追“光” 世界眼科舞台的中国强音 | 2024新年特别策划·眼科篇⑪
2024-01-23 -
开拓医学边界,202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十大研究 | 2024新年特别策划·心血管⑭
2024-01-26 -
披荆斩棘,敢于跨越消化领域肿瘤高峰丨2024新年特别策划·消化道肿瘤⑯
2024-01-31 -
步履不停,拥抱肺癌精准新时代 | 2024新年特别策划·肺癌篇⑧
2024-01-17 -
新药物新方案新突破,2023血液学上新啦 | 2024新年特别策划·血液学⑫
2024-01-23 -
孩子不用自己生?或许真有可能!| 2024新年特别策划·妇产医学篇③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