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批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指导下高密度标测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
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苏大附一院)在蒋廷波主任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了全国首批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指导下高密度标测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手术的圆满完成,不仅意味着苏大附一院房颤综合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更将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先进和精准的房颤治疗新选择。
本次共三位患者接受治疗,两位房颤患者、一位房早房速患者,平日的生活中都受房性心律失常困扰,频繁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不适。由于病情复杂,药物效果不佳。经过多轮检查和评估,邹操与薛枫主任决定采用业内最新的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为该患者实施高密度标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房颤是现今发病率极高的心律失常疾病。资料显示,每过25年,全球房颤患者的总数将翻一番,其整体发病人数已占全社会人口的2%~4%,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人,房颤发生率已高达10%以上, 这不但给广大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也加剧了家庭和社会的护理和经济负担。房早房速相对于房颤更需要较高水平的腔内标测技术,精准寻找病灶,进行消融治疗。高密度标测指导下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当前先进的房颤与房早房速治疗方法之一。作为手术中的重要一环,术者需要通过标测诊断导管快速构建清晰的心腔模型,并通过各类电位信息的记录,来准确寻找消融靶点,为手术的高效开展保驾护航。
作为新技术的率先使用者之一,邹操主任在术后表示:“最新一代标测导管能够用一半时间获得数倍标测信息,节约时间的同时获得更精准的模型,提高了建模体验,提升了标测效率与标测的精准性。而且,结合系统升级后的腔内信号匹配度的新功能,对于临床房早或房速的识别更加精准高效。”
薛枫主任在术后表示:“更柔软的分支能够保证贴靠,更大的覆盖面积提高建模速度,取点标测更加高效,同时三个杆身电极确保弯型可见,能够更好的和VIZIGO搭配使用,使得整体手术效率有所提升,患者手术体验更好。”
近年来,苏大附一院医院心脏电生理团队在蒋廷波主任的带领下,手术技术不断精进,新技术开展层出不穷,包括射频导管消融术、冷冻术、左心耳封堵术等,未来也会从病人体验出发,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手术方式。
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技术的出现,相信苏大附一院医院将在技术和疾病管理模式上继续寻求创新和突破,不断提升房颤综合诊治和管理水平,为更多百姓带来福祉。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9-172025
循证驱动的慢病突破:络病理论与中西医结合创新实践
-
09-172025
第十一届医学家年会(2026)系列荣誉评选细则
-
09-172025
慢病负担待解 中西协同破局
-
new毛一雷与 HBSN:十三年磨一剑,国际顶尖外科学术期刊的崛起之路
2025-09-16
-
第十一届医学家年会(2026)系列荣誉评选细则
2025-09-17 -
慢病负担待解 中西协同破局
2025-09-17 -
全新一代Y型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面世,助力“小竹笋”节节高
2025-08-18 -
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2025-08-27 -
中西融合 为心脑血管健康赋能
2025-08-26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