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早诊早治,把乳腺癌扼杀在“萌芽状态”

时间:2024-06-14 17:29:05来源:医师报作者:衣晓峰 阅读: 333017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达226万人,首次超过肺癌(220万人),成为“世界第一大癌”。在我国,乳腺癌也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类型,每年新发病例约42万。不仅如此,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筛查诊断技术的提高,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全球亦有“水涨船高”的趋势。去年9月下旬,英国《柳叶刀》旗下杂志《临床医学》在线发表了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专家领衔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证实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段发病率和年龄段标准化百分比有所上升,其中农村地区35岁以下乳腺癌比例的增长速度快于城市地区并且农村乳腺癌死亡率远高于城市乳腺癌死亡率。

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乳腺保健专委会主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仲雷教授指出,当前国人乳腺癌发病年龄早,较西方国家平均早出10至15年;同时患病率增速快,年轻化倾向明显,确诊时间晚,不少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平均生存期低于欧美各国,而晚期乳腺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这就需要加大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力度,了解和掌握乳腺癌的风险因素,争取做到早筛查、早诊治、早康复,将乳腺癌扼杀在“萌芽”中。

乳腺癌的危险信号都有哪些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乳腺癌?乳腺癌有哪些危险信号呢?仲雷主任通俗地解释说,作为一种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是由于乳腺上皮(导管或者小叶)细胞增殖异常所造成的。这些异常细胞疯狂地“暴走”,分裂速度远远高于正常细胞,进而繁殖和形成肿块或隆起,促使癌细胞从乳腺扩散到淋巴结或身体其他部位。可怕的是,早期乳腺癌往往很“安静”,不会制造引人注目的“响动”,多数人是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才被意外发现的。在此之前,如观察到乳头溢液、凹陷、疼痛、瘙痒、红肿或鳞片状斑点,以及乳腺大小和形态改变、乳房皮肤凹陷皱缩时,就必须尽早看专科医生,找出幕后的“黑手”。

事实上,乳腺癌是由“多股势力”共同发难、多阶段发展而促成的,其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个体疾病史、女性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基因突变和雌性激素水平、不良生活方式、职业暴露等。仲雷教授告诫,尽管乳腺癌早期阶段“无声无息”,静悄悄地潜伏在暗处,但了解了如下几大高危因素,还是可以让乳腺癌的“行踪”尽早暴露的:一是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二是月经初潮早(12岁前来月经)或停经时间晚(55岁后绝经);三是嗜好抽烟喝酒;四是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五是工作、学习“压力山大”;六是喜欢高糖、高脂食物,且经常服用含性激素的药物及保健品;七是超重、肥胖。

患病年轻化需引起足够重视

仲雷主任提示,结合乳腺癌高风险因素和以下几点不寻常现象者,需及时到外科就诊——即乳房有肿块,且短期内体积迅速变大,摸起来质地偏硬,边缘不清晰,前期不痛;乳头异常溢液,比如流出血液、乳汁、脓液,尤其是单侧溢液者;乳头形状变得扁平或凹陷,甚至内缩到完全看不见乳头;乳房皮肤布满皱纹或显现出“橘皮”一样的形状;同时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者。特别是三四十岁的年轻女性们,这类状况绝不能因工作繁忙而疏忽。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她们发病时年龄尚轻,意味着治愈后有更多参与职场的机会和需求,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功能更多更复杂,对卵巢保护、孕育后代及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高。

目前国际上对年轻乳腺癌的年龄定义尚未统一,有的界定在35岁,而更多的界定在40岁。仲雷主任介绍,考虑到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面临较差的特异性生存率、生育力保护和妊娠等特殊现状,国际年轻乳腺癌共识专家组将40岁以下病例定义为年轻乳腺癌。因为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5-49岁,大多数专家建议将40岁乃至35岁或以下定义为年轻乳腺癌。根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39 378例早期乳腺癌多中心数据库显示,小于或等于40岁乳腺癌病人由2015年的17.7%增长至2021年的22.3%,占全部患者的19.9%,而小于或等于35岁者为9.4%,亦占有一定的比例。

养成对乳房“年检”的好习惯

仲雷教授指出,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女性朋友不论年龄大小,都要养成体检的好习惯,定期对乳房进行“年检”。对于一般风险人群,20-39 岁者,每月1次乳腺自我“摸排”;每1-3年1次临床复检;40-69岁者每1-2 年1次乳腺 X 线检查或乳腺超声;70岁以上者,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每年1次临床检测。而对于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如一级亲属患乳腺癌者、过去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或接受过胸部放疗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在40岁之前每年筛查1次,筛查整体原则需联合乳腺X线和乳腺超声等手段,必要时还可应用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疾病并不可怕,“早防、早诊、早治”是应对乳腺肿瘤的“核心密码”。去年3月,在当选黑龙江省妇幼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后,仲雷教授带领各成员单位的上百位医护人员陆续到省内同江、密山、黑河、五大连池等边境县市开展了10场学术讲座和数十次科普大讲堂活动,为5000多位妇女姐妹进行了义诊,筛查出了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乳腺纤维瘤及早期乳腺癌在内的近百例乳腺疾病患者,并为这些乳腺癌病人及时施行了微创手术,既成功切除了病灶,又圆满保住了乳房,从根本上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附仲雷主任简介

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特聘教授,工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哈医大附属第六医院乳腺科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乳房术后畸形修复学组常委、黑龙江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会长、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及《中华乳腺病杂志》《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等核心期刊编委。

d44a677bfa75b986470b8ffe73dc4010.jpeg

4da8a10a610cac68525c45df050d3768.jpeg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