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发布 2型糖尿病有了实操性强的运动处方
近期,《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发布。指南编写专家委员会成员及通讯作者之一、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郭立新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1.4亿,居世界首位,但血糖控制情况欠佳。运动锻炼作为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形式之一,在2型糖尿病(T2DM)综合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既往我国与运动干预相关指南/共识对糖尿病运动干预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制定时间大多相对久远,运动医学研究证据和运动医学专家的推荐意见相对较少,临床亟需一份符合中国国情且纳入最新研究证据的T2DM运动治疗指南。
为此,由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专家共同撰写发布该指南,旨在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等糖尿病防控人员对T2DM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指导。《指南》具有运动医学专业性强、纳入高质量最新证据、符合我国国情及疾病特征、易于实施、可操作性强等特色与亮点。指南包括 T2DM 运动治疗的基本原则、急慢性并发症、共患疾病、常用药物、运动时机、运动中血糖监测、运动营养、运动损伤、运动依从性及数字医疗等,共 76 条推荐意见。指南发布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刊出半个月仅《中华糖尿病杂志》网上浏览量就已逾5.0万人次。
部分重要推荐意见
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1)T2DM患者的运动处方应包含有氧、抗阻 、柔韧性和平衡练习几个类别的运动计划(A)
(2)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应考虑运动治疗的目的、时效性及每个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每个类别的运动计划应包括频率、强度、时间、方式以及总量、进阶和注意事项(A)
(3)T2DM患者应保持不低于3~5 d/周的运动频率,而在运动量相等的情况下,1~2 d/周的运动频率同样可以获得健康收益。低频率长运动时间的运动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A)
(4) T2DM患者至少应达到150 min/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间(A)
(5)T2DM患者至少应达到1 000 kcal/周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A)
(6)在运动进阶过程中,应遵循由低强度起始,缓慢进阶至目标运动强度和运动量(A)
有氧运动
(7)规律有氧运动可以使 HbA1c下降0.5%~0.7%(A),基线 HbA1c较高者运动后下降更明显(B),有医务人员参与并监督、提高运动强度效果更好(B)
(8)推荐T2DM患者进行每周3~7 d,每次间隔不超过2 d的有氧运动(A)
(9) 推荐T2DM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体适能水平较高的患者可进行中等至较大强度或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A)
(10)推荐T2DM患者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 10 min,每天累计 30~60 min,每周累计至少150 min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若运动强度提高,可适当缩短每次运动时间(A)
(11)推荐每周不少于 3 d、6 000 步/d 的步行,步频根据自身情况不低于 60~90 步/min,最好能达到100步/min的步行运动处方(B)
抗阻运动
(12)规律的抗阻运动可使 HbA1c下降约0.4%,可降低骨骼肌流失率,提高骨骼肌葡萄糖处理率(A)
(13)推荐 T2DM 患者进行每周 2~3 d 规律抗阻运动(A)
(14)无经验的 T2DM 患者可以从 20% 1RM 负荷开始,进行每周 1次全身大肌群的抗阻运动(B)
联合运动
(15)3~6个月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的结构化运动处方可以使 HbA1c下降最高达 0.89%,有氧运动累计超过150 min/周效果更佳(A)
(16)推荐T2DM患者进行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联合运动(A)
柔韧性运动
(17)单纯柔韧性运动对血糖水平无显著影响,但可增强关节活动度,改善灵活性,预防跌倒(A)
(18) 推荐 T2DM 患者进行至少 2~3 d/周的平衡及柔韧性练习(C)
(19) 将柔韧性运动融入某项运动当中以便更好地提高身体功能,并改善血糖(C)
中断久坐
(20) 中断久坐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降低CVD风险,并延长寿命(A)
(21)所有 T2DM 患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和BMI较高的患者应每30分钟进行1次任何强度的活动以中断久坐,以改善血糖控制(A)
高强度间歇性运动
(22) 病情稳定、体质状态较好的 T2DM患者可考虑用HIIE替代持续强度有氧运动(B)
(23)伴有并发症的T2DM患者进行HIIE前,应先进行风险筛查,以避免潜在的运动风 险(C)
民族传统体育
(24)八段锦或太极拳是中等强度运动,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40 min、连续12周的运动可使HbA1c下降不少于0.4%(C)
(25)八段锦和太极拳是适宜的运动方式,尤其适用于老年T2DM(C)
注:本指南将证据级别分为 A、B、C、E。证据级别 A:证据基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或Meta 分析;证据级别 B:证据基于单项随机对照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级别 C:仅为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证据级别E:专家共识或临床经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9-112024
中国首部《偏头痛急性期诊疗指南》发布,助力规范化诊疗体系建立
偏头痛单病种的疾病负担位列第二,仅次于卒中。
-
new拓宽医生能力提升渠道,首届中国临床案例大会在雄安开幕
2024-09-09 -
newCKB项目20周年庆典:携手共绘慢性病研究新篇章
2024-09-09 -
new厦大中山医院牵头举办海峡消化中华行活动
2024-09-08
-
中国首部《偏头痛急性期诊疗指南》发布,助力规范化诊疗体系建立
2024-09-11 -
分享生命智慧 共话安宁疗护 第四届清华中元论坛顺利召开
2024-08-15 -
顶刊CA最新研究:四成癌症可预防
2024-07-16 -
多管齐下 让更多患者实现乙肝临床治愈
2024-05-28 -
规范治疗、规律作息、健康饮食: 炎症性肠病患者做到这三件事,也能享受自在如风的生活
2024-05-19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雅培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TECNIS® Symfony上市仪式在西安启动
2016-07-21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