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详情

李俊杰:与死神赛跑,与病魔争锋,“急先锋”当仁不让!|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时间:2024-08-26 22:05:12来源:医师报作者:黄玲玲 阅读: 94851

“争分夺秒于死神,短兵相接于病魔。力挽狂澜于重症,剥茧抽丝于疑难。”作为博士生导师,当吸引学生报考急诊医学专业时,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主任李俊杰教授如是说。“所有来到急诊的患者,都需要我们条分缕析,并且尽快给出最佳处理方法。”他常跟身边的医生讲:“如果我们的方向走错了,那么走得越远,对患者的伤害就越大。”精准高效是每个急诊科医生必备的基本品质。

这位“80后”主任年轻有为,在急诊急救的道路上已经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在他看来,急诊是一个可以拷问人性、看透人心的地方,可谓是阅尽百态、瞬息万变、充满挑战,却也大有可为。勇于挑战的李俊杰打心底里喜欢这个职业,因为这是个能“救命”的行当。做好了“急救”这份工作,能救更多人。目前,公众急救意识仍比较薄弱,因此他非常重视急救的预防与科普工作。“我们在院外面向不同受众人群开展了许多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以期提升社会公众应急救护能力,促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更好衔接。”将急救关口前移,凡事考虑在前,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西京医院急诊科与陕西省红十字会等多家单位深度合作,经常性安排急救经验丰富的医护骨干协助完成救护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心肺复苏、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处置及常见防灾减灾知识等。近年来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数十次,受训人员千余人次,受训对象涵盖各行各业社会人员,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更多人心中。

“除此之外,我们还派医护力量到附近幼儿园、小学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李俊杰介绍道,主要有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烧烫伤、简单外伤止血包扎等急救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低龄段人群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然后通过幼儿带家庭、小手牵大手,把急救知识传输给更多家庭,有效提高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和覆盖率。

针对职业培训,医院常态化举办“急救知识走进消防”系列活动,由急诊和烧伤医护人员牵头,近一年时间先后走进西安市及周边地市30多个消防站,为消防指战员们培训消防相关的专业急救知识。

除了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医院内的急救知识培训也很重要,李俊杰强调,医院内除了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经常抢救患者外,还有许多专科医生平时接触重症患者较少,对急诊急救知识早已生疏,急救理念和技能也急需更新。因此,必须重视院内急救培训。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放射科经常会面临患者造影剂过敏问题,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果不堪设想。此时便需立即启动院内急救流程,迅速展开急救。“我们与多学科紧密联系,特别设置院内救治小组,24小时接听电话,随时启动急救链条,确保院内医疗安全。”

除了医务人员培训,李俊杰带领团队还针对辅助科室人员、保安、挂号员、餐厅服务人员进行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技能培训,提高了医院非医疗场所环境下的急救能力,真正使院内急救做到关爱生命,“救”在身边。

经过多年努力,急救相关预防与科普工作效果显著,“比如热射病患者逐年减少,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公众对中暑的认知提升和重视。” 李俊杰也因此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

谈及西京医院急诊科的发展,李俊杰如数家珍。急诊科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隶属于门诊的急诊室,于1987年正式改制为急诊科。建科之初,只有2个诊室,面积仅100平方米,医生也都是从专科临时调到急诊科的。在几任科主任及李俊杰的带领下,急诊科不断壮大,目前已建成了包括急诊内/外科诊室、急诊抢救室、留观室、重症监护室、门急诊创伤手术室、急诊检验/影像等万余平米的现代化综合急救中心。

科室秉承“信守生命、承载所托”的科室文化。以“急诊快速诊断、生命绿色通道”为科室亮点,以“军事医学、战创伤、急危重症、中毒”为医疗特色的学科方向。

作为医疗一线“急先锋”、战场救治“排头兵”,急诊科始终坚持“为战育人”宗旨。医疗上,年均急诊量20万余人次,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救治近5万。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医患矛盾高发科室的西京医院急诊科已连续15年实现医疗安全“零”纠纷,这在业内可谓之“奇迹”。

“我们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想干有舞台,敢干有支持,干成有回报。”李俊杰踌躇满志地说道,在复旦医院排行榜中,西京医院急诊科也不负众望,连续多年蝉联西北地区急诊专业第一。

穿上那身绿色军装,肩头就有了更大的责任。西京医院一直承担着卫勤保障的重任。多年来,急诊科圆满完成疫情防控、基层帮建、野战驻训、测评演练、基地考核、部队巡诊、卫勤保障、一线救治等多项任务,获一致好评。

李俊杰介绍,近年来科室逐步开展了困难气道管理、深静脉置管、血液灌流、凝血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POCT、急诊快速诊断、床旁超声、床旁支气管镜、信息化建设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极大缩短危重病抢救时间,提升急诊综合救治能力。

科研上,他们聚焦战创伤休克输血替代治疗、脓毒症靶向干预、急性中毒/军事训练伤/热射病关键分子机制研究、火线战救装备研发与应用等研究方向。近3年累计获批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突破10+。

装备研发上,医院自主研发单兵战术区域便携式担架和空军卫生系列背囊,联合研发智能化高仿真战创伤模拟人和单兵综合系统,填补了军内空白,已完成多批次军内扩试。其中,战创伤模拟人的研发及仿真战救训练体系的建立联合荣获2019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外交流方面,急诊科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先后邀请以色列装甲兵卫生主官、美国急诊急救专家、美国战伤救治教官、德国直升机救援主官来科交流;指派骨干前往德国乌尔姆卫勤训练基地、德国慕尼黑卫勤训练基地、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进行TCCC模拟实战演习、战救卫勤培训、“和平使命”多国反恐演习、创伤高级生命支持访学交流。

战士们铮铮铁骨,守卫国家安全。而身着白衣的医生战士亦不忘初心,护佑军民健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李俊杰非常喜欢的一句话。这身“白袍”他将一直珍之重之,一生都愿为患者的健康而战!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