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麻醉医生要做护佑患者生命安全的“领导者”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如果有机会挑选一位医务工作者来守护健康,您会倾向于哪个科室的专家?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选择可能会让您感到意外:他选择了麻醉医生。
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普京的保健团队精简而精锐,有两位成员:一位麻醉科医生和一位麻醉科护士。这一选择,无疑是对麻醉医生在紧急医疗情况下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力的肯定。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有一群麻醉医生正以同样的专业精神和领导力,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急危重症抢救中,麻醉医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协调各个部门的资源,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救治。所以麻醉医生不仅是执行者,更是领导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王莉教授如是说。
王莉,一位果敢的领导者,她的坚定与她从事的麻醉医学职业息息相关。她向《医师报》记者透露,在手术室内,麻醉科医生的角色远不止于确保患者无痛,他们需要随时准备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状况,以专业知识和冷静判断,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在王莉的带领下,麻醉手术科不仅在临床麻醉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还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她的团队,就像普京总统身边的麻醉科医生一样,是手术室里的守护者、领导者,是患者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放心!每个生死关头都有他们在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自1984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院临床麻醉、急救复苏及疼痛治疗等关键任务。随着医院新大楼的启用,麻醉手术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技术力量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技术发展上,麻醉手术科不断探索,掌握了体外循环低温麻醉、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技术、静吸复合全麻等先进麻醉技术,并在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复杂先心病手术麻醉等领域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作为科室的领头人,王莉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麻醉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带领团队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她的20多年职业生涯中,她和她的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每一次都以专业和冷静应对,挽救了无数生命。
有一个病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位纵隔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动脉突然大出血,血压急剧下降,生命体征一度濒临崩溃。面对这种紧急情况,王莉迅速做出反应,立即与心外科团队沟通,决定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进行动脉修补手术。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王莉和她的团队展现了卓越的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体外循环的建立到血管破裂的修补,每一步都进行得迅速而精准。在这个过程中,麻醉手术科不仅提供了稳定的麻醉支持,还承担了危重症管理的重要角色,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麻醉手术科的工作远不止在手术室内,它涵盖了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恢复的整个过程。王莉强调,麻醉科医师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持续学习的精神,以确保患者在整个围术期的安全。
“请放心,在每一次的生死关头,都会有我们麻醉医生专业的知识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患者的生命!”王莉为此十分自豪。
一手麻醉一手超声,精准医疗添双翼
“对于麻醉医生来说,如果要求掌握一项临床技能,那超声一定是必须选项。”王莉提到,在前不久与血管外科、心外科联合完成的一场复杂手术,让她再次感到掌握超声技术的必要性。
小钟(化名)是一位年轻的男性,因腹主动脉血栓和双下肢动脉栓塞而入院。初步诊断后,医生们决定按照常规为小钟行血栓抽吸手术。
手术室里,紧张的气氛弥漫着。小钟随着麻醉药物的缓缓注入,渐渐进入了无痛的梦境。在这个关键时刻,王莉和她的团队开始了围手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
屏幕上,心脏的跳动清晰可见。突然,一个异常的影像引起了王莉的注意——左心房内,一个不稳定的黏液瘤在跳动的心脏中飘忽不定。
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王莉和外科医生们的高度重视:“黏液瘤的脱落很可能是导致患者下肢动脉栓塞的罪魁祸首。如果不及时处理,它可能会再次脱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时间就是生命。王莉立即召开了多学科讨论。在与心外科医生紧张而有序的讨论中,她们迅速制定了新的手术方案。决定不再仅仅进行血栓抽吸,而是要进行更为彻底的开胸手术,以确保小钟的生命安全。
在王莉的监护下,外科医生开始了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手术。
随着手术的进行,小钟的心脏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黏液瘤被成功移除,血栓也被清除。当手术结束,小钟被安全地送回病房时,王莉和她的团队终于松了一口气。
“熟练掌握超声技术已成为我们科麻醉医生必备的技能之一。”王莉指出,借助超声显像,麻醉医生能实时监控麻醉药对目标神经的作用,精确定位导管和穿刺针,从而有效降低麻醉过程中的损伤风险,确保麻醉效果的精确性。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尤其是高频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清晰显示浅层神经结构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使得区域麻醉阻滞技术更加精准高效。
拓宽科室特色,打造无痛医院
作为科室的领导者,王莉对科室的未来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她坚信,临床安全是麻醉学科的根基,也是科室发展的首要任务。
王莉介绍,麻醉手术科采取了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三位一体”,这一模式将预麻间、手术间和术后恢复室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连贯的、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体系。麻醉手术科与心理医生合作,在预麻间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术前患者的焦虑情绪。并通过与中医科联合治疗,针对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苏醒延迟等并发症,提供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促进了患者的快速恢复,也丰富了麻醉手术科的治疗手段,成为科室的一大特色。此外,每个手术间还配备了保温毯和液体加温设备,为手术患者营造了一个温暖、舒适的手术环境。”王莉表示,这种立体化的管理确保了患者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恢复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享受到高标准的医疗服务,不仅提升了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极大地增强了医疗服务的人性化、专业化和安全性。
在她的带领下,麻醉手术科为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而不断探索和实践,学习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各种临床麻醉管理操作技术,包括困难气道管理、超声引导下各项外周神经阻滞、躯干阻滞、疼痛诊疗、动静脉穿刺以及危重症患者围麻醉期心肺超声辅助诊疗技术等,以期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及促进快速康复。
“在未来,麻醉手术科将不断拓宽业务,并重点发展疼痛专业,以提高麻醉医学的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舒适的医疗服务,打造无痛医院,助力科室的全面发展。”王莉说道。
全面发展
培养高素质麻醉医生的典范
作为国家级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麻醉医生。在这里,规培医生和专硕研究生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无论是临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还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理念,以及科研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升。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室完善的教学机制。
王莉介绍,麻醉手术科的教学团队注重同质化管理,科室制作了麻醉口袋书和各项操作的标准化教学视频,确保每位入科的学生都能接受到统一化、同质化的教学。这些教学资源的制作和提供,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师资培训方面,麻醉手术科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学管理团队。团队成员采用分层递进的管理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同时,科室实行一对一的导师负责制,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能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成长。
麻醉手术科注重临床实践的教学,通过自制模型和各种workshop操作培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超标准的临床实习能力。“危机资源模拟教学是麻醉科教学的一大特色。”王莉表示,通过模拟教学,学员能够在模拟的临床环境中学习,提高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麻醉科一直鼓励年轻医生参与科研活动,进行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科室为医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帮助他们在科研领域不断进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麻醉医生,也为医疗界输送了大量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通过不断的教学创新和实践,科室在麻醉医学教育领域树立了典范。
记者手记:
“她们更像朋友。”这是当记者踏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后的第一个感受。事实上,打造一个高效、团结、温馨的团队也是王莉的目标。
面对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如何让医护人员在长时间工作后仍保持活力和动力,避免职业倦怠,是科室管理的一大挑战。
王莉认为,首先需要为团队营造一个温馨团结的工作氛围,增强凝聚力;其次要让团队成员把科室当成自己的家,在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认可;最后要让每位成员都能在科室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当医护人员以科室为家,他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和定位,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互帮互助和团结合作。”
“团队协作是科室进步的灵魂,每个成员都是协作的基石。只有在相互支持中,我们才能共同提升,推动科室向前发展。”在王莉的带领下,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正迈向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具创新力的未来,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麻醉医师潘灵辉的多面人生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为医,要成为怎样的医者?医院文化,该如何打造?潘灵辉坚持“在身边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故事培养人”的做法。
2024-12-20 -
new陈勇刚:超声针式微创 守护“生命之翼”|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11-30 -
new鲍遇海:闯“禁区”之险 守生命之权|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11-18 -
new厦门市第五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专注康复 让健康重新启航|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11-18
- “抗癌元气站”患教专题
- 301呼吸论坛
- 活动专题
- 会议专题
- 2020IDSC感染年会
- 2020征文活动
- 第六届医学家峰会
- 2021CSCO指南会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第十二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
- “云中论道”淋巴瘤临床思维与诊疗实践研讨课
- 医师报理事会名单
- 2019医学家峰会专题
- 专题模板
- 医师报APP下载
- 中国白内障认知与治疗现状调研
-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之医学大家访谈录
- 第五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
- 国士无双 医界丰碑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
- CGOG2021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
- 第四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
- 2021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年会
- 2021-301呼吸高峰论坛
- 日贯长虹,镜瘦竞美
- “高光时刻——遇见CSCO2021·《医师报》官方报道”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管理论坛
- “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榜”推选宣传活动
- 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
-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卓哮论坛直播间|共话呼吸:呼吸健康规范化诊疗全国系列会议
-
明亮眼睛 美好生活 Bright eyes Beautiful life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团队
2024-08-19 -
王景福:怀揣小理想,成就儿童肿瘤学科大梦想|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3-08-15 -
写给赵文召医生:最喜欢与您像朋友一样唠嗑看病丨8·19中国医师节特别策划·给医生的一封“情书”
2024-08-26 -
长海医院肝胆胰脾外科:长海有金钢 四步战“癌王”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⑤
2024-08-05 -
上海九院眼科:守护“视”界 共创“睛”采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3-08-15 -
吴炅:每一天,每一台手术,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08-21 -
全方位个性化 守护血糖健康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