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死灰复燃”
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感染(STI)是以性接触或类似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类疾病的总称。STI是人类古老的的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病最广泛的传染病。根据WHO 2005年的估计,全球15~49岁的成年人每年可治愈的STI(梅毒、淋病、衣原体感染)新发病例接近4.48亿例。在发展中国家,STI及其并发症位列成年人寻求卫生保健的前5大疾病类型之中,显著消耗着国家的卫生资源和家庭收入。
近年来,STI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高,危害大。STI在近些年已是导致主要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原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朝晖教授、吴文湘教授介绍了我国性传播感染的发病现状及防治策略,发表在2016年10月《中华妇产科杂志》上。
我国STI的
发病情况
发病率逐年上升、构成比出现变化:我国自1980年以来,STI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
1991-2000年,全国8种报告性STI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由1991年的175 528例(报告发病率为15.48/10万),增至2000年的859 040例(报告发病率为68.91/10万),年均增长19.30%(增长幅度范围2.59%~36.88%)。
人群分布上,男女性传播疾病(STD)病例的比例逐渐缩小,由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1.30:1~1.69:1缩小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1.35:1~1.40:1;以20~39岁年龄的人群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STD病例数的80%以上。
2008年,全国105个STD监测点的报告显示,5种监测的STD发病数为119 955例,总发病率为156.07/10万,其中包括梅毒44 989例,发病率58.54/10万;淋病21 228例,发病率27.62/10万;生殖道CT感染24 821例,发病率为32.29/10万;尖锐湿疣22 556例,发病率为8.28/10万;生殖器疱疹6361例,发病率为8.28/10万。2008年首次在全国105个STD监测点开展了生殖道CT感染的病例报告。
目前,我国STI的流行已经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内地,从城市向农村发展,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蔓延。
我国2008年31个省市自治区3钟主要STI(艾滋病、淋病、梅毒)的发病率资料分析显示,全国STI的发病存在明显的高发区,而低发区发病特点不明显,更接近一般发病水平。
近5年梅毒的发病趋势
在2013年梅毒的发病率有短暂下降,之后又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梅毒疫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STI。解放前,我国梅毒的发病率高达5%~10%。解放初,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梅毒控制措施有效遏制了梅毒的蔓延。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基本消灭了梅毒。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梅毒在我国“死灰复燃”。1999年报告病例为80 406例,年发病率为6.50/10万;2009年报告为327 433例,年发病率为24.66/10万,发病率年增长14.3%。2006年,我国梅毒的发病人数跃居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的第4位,首次成为发病率最高的STI。自2009年至今,梅毒的发病人数均居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的第3位,一直是发病率最高的STI。2012年,我国梅毒的发病率为33.30/10万,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报告梅毒358 534例,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16.43%,死亡69例,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10.64%;2011年及2012年报告的梅毒新发病例逐步增加,分别为395 182例及410 074例;2013年为406 772例,略有下降;2014年及2015年报告的梅毒新发病例继续增加,分别为419 091例461 144例,2015年比2014年增加10.03%。
梅毒的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性,发病人群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农民工、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较高。梅毒发病率人群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中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广西和上海6省市自治区的梅毒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55%以上。由此可见,我国梅毒的流行趋势日益严峻,防控任务艰巨。
近5年淋病的发病趋势
发病率不稳定,时升时降,总体新发病例数变化不大。
自2009年至今,淋病的发病人数文具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对的第5位,一直是发病率第二的STI。
2011年,我国共报告淋病发病数97 954例。
2012年报告的淋病发病数为91 853例,减少6.68%。
2013年,我国报告的淋病发病数为99 659例,增加7.96%。
2014年报告病例数为95 473例,比2013年发病率下降4.28%。
2015年,我国共报告淋病发病数为103 247例,相比2014年增加8.14%。
近5艾滋病的发病趋势
近年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1年,我国报告的艾滋病发病数为20 450例。2012年报告为41 929例,发病率较2011年迅速增长了16.71%(发病率不包括既往已报告的HIV感染者转化为艾滋病的病例);之后,新增病例数变缓但仍稳定上升。
2013年,我国报告的艾滋病发病数为42 286例,比2012年增加0.35%。
2014年,我国报告的艾滋病发病数为45 145例,比2013年增加6.67%,死亡率增加5.09%。
2015年,我国报告的艾滋病发病数为48 373例,相比2014年增加7.15%。
女性STI的防治重点
STI的治疗应规范化,但预防和筛查更为重要。女性生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使其较男性更易感染STI,而女性STI中50%~60%常常无明显症状,易被患者及医师忽略,从而不能及时诊治而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和传播。所以,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想到有STI的可能,需进行必要的筛查。
女性STI防治工作的重点在于:(1)阻断传播途径:推广使用避孕套,主张对性伴侣同时进行诊治;(2)早诊断、早治疗;(3)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尤其是CT感染。
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针对STI防治工作开展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对STI的自我防护能力,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2016年10月《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指出,目前中国艾滋病流行以性传播为主,流行因素更加复杂,要充分分析流行形势和防治形势,结合过去30年防治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社会提出的目标,确定全国及各地艾滋病防治的目标、指标及指标值。防治策略上,一方面要全面推进有效的防治策略措施;另一方面,要创新策略,突破瓶颈。首先,针对社会因素,加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其次,以社区为单位、问题为中心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第三,深入分析流行规律,加强循证,有效遏制性接触传播;第四,进一步完善防治工作长效机制;第五,创新社会管理,加强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此外,要提高技术和管理能力,夯实防治工作的基础。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命逆袭”
2025-02-09 -
new58岁甲流重症患者的惊心一战
2025-02-07 -
new“甲流风暴”中的生命曙光:80岁高危患者的救治启示
2025-02-06 -
new“病毒与炎症的双重夹击”:甲流重症肺炎背后的生死抉择
2025-02-05
-
麻风病仍有极个别散发病例存在 不可掉以轻心
2021-06-21 -
蛛丝马迹中找病原 目标性抗感染重拾八旬老妪健康梦
2021-06-21 -
这次,口腔疱疹长到肺里了
2021-02-23 -
多学科共话下呼吸道感染优化诊治
2017-11-23
-
支原体肺炎诊治面临四大困难
2019-12-16 -
关于氯化钾注射液用药三问三答
2021-08-29 -
这次,口腔疱疹长到肺里了
2021-02-23 -
蛛丝马迹中找病原 目标性抗感染重拾八旬老妪健康梦
2021-06-21 -
麻风病仍有极个别散发病例存在 不可掉以轻心
2021-06-21 -
肾衰老人突发脑梗,多学科联合挽救急危患者
2021-06-13 -
中国专家首创消化内镜学 新术语“Endoscopology”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