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病例讨论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病例讨论/详情

甲流致ARDS的“转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与疗效

时间:2025-01-25 12:35:11来源:医师报作者:谷秀 阅读: 150957

近期,甲流高发,甲流致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病毒直接损伤: 甲流病毒可直接侵袭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破坏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完整性,使肺泡内出现炎性渗出物,影响气体交换,引发ARDS。

二、炎症反应失控:甲流病毒感染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等,引起炎症反应。炎症介质进一步招募和激活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更多炎性介质,形成炎症级联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失控,造成肺组织广泛损伤。

三、肺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会使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收缩、血栓形成,影响肺微循环的正常灌注。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和蛋白质渗出到肺泡和肺间质,引起肺水肿,进一步加重气体交换障碍。


病例信息

主诉:

中年女患,46岁,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7天”于12.31日入我科住院治疗

现病史:

患者7天前受无明显诱因出现寒颤,体温最高39.5℃,间断咳嗽,有痰,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伴咽喉不适,无流涕无胸痛,于社区诊所及家中应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悬浊液”治疗,未见明显缓解。1天前自行就诊于我院急诊,完善检查提示“甲型流感病毒RNA: 阳性”,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炎症改变”,予抗感染等治疗,症状略缓解,现为进一步诊治入我科病房。

患者病来自觉乏力,无盗汗偶有头晕及恶心,无头痛,无呕吐,无腹痛腹胀。发病以来精神状态尚可,睡眠状态可,饮食情况佳,大小便无腹泻便秘,无尿频尿急尿痛,体重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体力情况自觉体力活动耐受下降。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最高160/100mmHg,规律应用氨氯地平片10mg日一次联合替米沙坦40mg日一次口服降压;否认脑梗、甲状腺疾病史。

个人史:身高160cm 体重95kg,BMI:37.1Kg/m2

查体:

T 38.5℃,P98次/分,R 31次/分,Bp145/83mmHg。

神清语明,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口唇发绀,颈静脉无怒张,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散在湿啰音;心律齐,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叩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0.0U/L↑, 谷草转氨酶:65U/L↑,乳酸脱氢酶:633U/L↑,钾: 3.2mmol/L↓,钠: 127mmol/L↓,氯:91mmol/L↓;白细胞:11.13x10^9/L↑,中性细胞比率:83.7%↑,淋巴细胞比率:12.90%↓,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中性细胞数:9.31x10^9/L↑,嗜酸性粒细胞:0.00x10^9/L↓

血气分析:PH 7.44、动脉氧分压50mmHg、二氧化碳分压45mmHg

2024.12.30急诊CT

图片2.png

入院诊断:

脓毒症

重症肺炎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型呼吸衰竭

高血压3级 很高危

肝功能损害

治疗及病情转归:

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高流量氧疗

①抗感染:莫西沙星0.4g/日一次静脉点滴

②抗病毒:帕拉米韦0.3g/日一次静点

③止咳化痰: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15mg/日二次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日二次静脉点滴,苏黄止咳胶囊1.35g/日三次口服

④降低气道高反应:孟鲁司特钠片10mg/每晚一次口服

⑤保肝: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mg/日三次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mg/日三次口服

⑥控制血压:替米沙坦40mg/日一次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日一次口服

⑦抗炎、减少炎症渗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日一次静脉注射

⑧保护胃黏膜:法莫替丁20mg/日二次静脉点滴

⑨治疗 ARDS: 西维来司他钠0.3g/日(4.8mg/kg),持续静脉泵注,共6天。

2025年1月5日

血气分析:PH 7.4、动脉氧分压105mmHg、二氧化碳分压37mmHg,氧合指数318mmHg

复查胸部CT:炎症较前明显改善。

图片3.png

2025年1月9日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准予出院。

讨论

高危人群的免疫-宿主反应加剧往往导致重症流感,一般人群往往只有常见轻症表现:包括上呼吸道(URT)症状—气管及支气管炎、咽炎等,全身症状-发热、乏力、肌肉酸痛。但高危患者人群则出现严重疾病表型更为常见: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等,因此年龄>65岁或<6个月:免疫功能低下者;肥胖;妊娠;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力衰竭、COPD等。需注意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流感高危人群减少重症病例。

作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谷秀

作者简介

图片1.png


中华医学会间质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副组长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辽宁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内科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

沈阳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肺癌诊断与微创综合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肺结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东北PCCM分会常委

辽宁省预防学会呼吸病预防委员会常委等
日本金泽医科大学  访问学者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博士后
担任《Thorax》中文版、《中国实用内科》、《医学研究与教育》等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审稿专家

作为主编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三五”、“十四五”攻关专升本《诊断学》教材的编写

曾获得辽宁省及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2018年获第一批辽宁省“拔尖人才”称号
辽宁省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
2023年获沈阳市第八届优秀专家称号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