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 | 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麻醉学科

时间:2025-02-05 11:10:02来源:医师报作者:玉辉 湘雪 阅读: 316856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玉辉 湘雪 发自北京)1月24日,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和32个省级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以及全军麻醉和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专题工作会议上,北部战区总医院张铁铮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董海龙教授就麻醉学科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麻醉学科作为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宏伟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进行了阐述。

张铁铮教授

董海龙教授

自1989年原卫生部12号文件正式将麻醉学科确立为临床科室,已历经36个年头,麻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和多学科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临床科室,得到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正如前辈嘱托,麻醉专业已经“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

会上,针对近期网络上出现一些“麻醉科被视为医技科室”的传言,参会麻醉学界专家们从七个方面回顾研讨了麻醉学科的数十年来接续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明确了麻醉科作为临床科室的专业定位和质控的原则要求。参会专家凝聚了行业共识,增进了临床质控的信念。

提升围术期管理质量 推动舒适化医疗服务

“麻醉学科在不断探索新的业务范围和服务模式,致力于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在努力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合作,共同推动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张铁铮教授指出,麻醉学科的作用贯穿于从疾病预防、诊断到治疗及术后康复的全过程。其意义不仅仅是对疾病发生后的处理,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广义上的舒适化医疗体验,确保患者在接受诊治过程中感到舒适,并获得充分尊重。

过去,麻醉医师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手术期间;然而,现代麻醉学已经扩展到了围术期管理,甚至提出了麻醉治疗学的概念——利用麻醉技术和药物直接参与疾病治疗。比如,在安宁医疗领域,虽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麻醉科正逐步尝试通过多学科协作来解决复杂问题,如疼痛管理和睡眠障碍等。

分娩镇痛和无痛胃肠镜检查等服务的发展,反映了麻醉学科响应社会需求变化,将关注点从单纯治病转向提升患者的诊疗体验。这些服务在过去几年间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显著推广,体现了麻醉学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贡献。

张铁铮教授进一步强调,尽管麻醉学科拥有独特技术,但在向围术期医学和麻醉治疗学等领域拓展时,与其他专科的紧密合作不可或缺。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建立完善的诊疗方案,还促进了精准临床路径的实施,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麻醉学科:健康中国战略的多维度支撑

董海龙教授表示,健康中国战略旨在从国家层面提升人口平均寿命、健康水平、医疗服务可及性以及人口出生质量等方面。麻醉学科作为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宏伟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关键作用体现在以下多个维度:

筑牢手术安全与质量基石: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大幅增加。麻醉学科在麻醉和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质量保障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不仅涉及到对现有临床问题和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还意味着麻醉学科有能力、有义务通过其专业技能来提升整体外科手术患者的健康质量和医疗质量。

助力预防医学发展腾飞:现代疾病防控不仅限于治疗,还包括预防。麻醉学科对于健康检查和诊断性操作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无痛数字化医疗检查和诊断过程中,麻醉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检出率、治疗效率和安全性,从而为预防医学提供有力支撑。

驱动创新技术应用浪潮:麻醉学科还参与到各种创新医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涵盖重大移植技术、组织工程技术、新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应用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外科病人的治疗中。这些工作不仅推动了麻醉学科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整个医疗领域的进步。

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状况:鉴于我国地域辽阔且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之间的麻醉学科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大城市和大型医疗机构中,麻醉学科建设相对完善;而在基层医疗机构,该领域则较为薄弱。国家层面的红头文件将麻醉学科定位为临床学科,是对麻醉专业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有利于学科健康发展,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更高需求。同时有助于临床技术创新,缩小地区差距,提升患者对麻醉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获得感,这对全面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