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世界便秘日 连续十二年绿丝带行动聚焦肠道健康

时间:2025-03-28 14:35:36来源:未知作者:欣闻 阅读: 77749

3月28日是“世界便秘日”,今年的主题为“便”通人和,畅享人生。雅培已连续十二年致力于“绿丝带行动”,全力守护肠道健康。今年,这项公益行动将围绕肠道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全程管理,尤其是通过院内院外的协同联动,推动规范化用药,优化疾病管理成效。该项目不仅聚焦院内便秘的专业治疗,也强调在院外进行持续管理,以助力患者实现更好的慢性病管理。

该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原主任钱家鸣教授表示:“很多人觉得便秘不是大问题,部分人群在患病时滥用泻药,却不知道该如何寻求长期有效的科学解决方案。其实长期便秘不但会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还可能引起肛肠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问题。我们多年来持续开展绿丝带行动,致力于提升大众对便秘等消化道疾病认知度和临床诊治规范化水平,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未来将通过社区、药店、线上医疗平台等多种渠道,开展义诊、健康科普、药师培训等活动,通过院内院外联动,促进消化系统疾病的规范化用药。”

微信图片_20250328141943.jpg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原主任钱家鸣教授

胃肠器官是情绪器官,当代社会生活中成年人精神压力大,饮食习惯不健康,作息时间不规律,导致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高发,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10%。随着年龄的增长,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22%[1]。在老年人和伴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便秘的发病率更高。便秘虽看似是“小”问题,但长期便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2]、肾脏疾病[3-5]、糖尿病[6]以及帕金森[7]等多种慢性病管理紧密相关,这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便秘需要足够重视和长期管理。“首先是提高疾病认知。便秘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心梗或脑出血等严重问题。只有对便秘有充分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关注、重视并有效干预;其次,面对便秘,我们既要重视,又不应过度担忧,识别何时需要就医至关重要。例如,突然出现便秘,或长期便秘伴随腹胀、腹痛、便血等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李景南主任医师建议。

微信图片_20250328141936.jpg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李景南主任医师

在院内,医生不仅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也会使用安全性高、疗效佳的药物,以求快速改善症状。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李景南主任医师建议:“针对慢性便秘这一类疾病,我们通常会采用分级治疗的原则,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入手。在饮食方面,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多喝水;运动同样重要,它可以促进肠道活动,而久坐不动则会使肠道变得懒惰。若症状仍未缓解,临床则推荐使用渗透性泻剂,通过增加肠道水分来软化大便,以温和、安全的方式促进排便。慢性功能性便秘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使用以产生更好的疗效。因此,通过定期的疾病监测并充分利用乳果糖等渗透性药剂进行积极的疾病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便秘问题,从而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要达到充分作用必须长期坚持使用乳果糖,欧洲和亚洲的临床指南都推荐应连续使用4周以上[8-9]。因此,患者在院外的自我管理和坚持用足疗程同样重要。现阶段,由于缺乏专业的院外用药指导,大部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足,最终影响治疗效果。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线上健康咨询和药品的购买更加便捷,即便在院外也能获得持续、精准的健康支持。

目前,绿丝带行动已覆盖全国2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培训超过5,000名临床医师,并将规范化用药的培训拓展到零售渠道的药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J].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39(9):577-598.

[2] Ishiyama Y et al.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19 Mar;21(3):421-425  2. Sumida K, Molnar MZ, Potukuchi PK, et al. Atherosclerosis. 2019;281:114-120. 3. Salmoirago-Blotcher E, Crawford S, Jackson E, et al. Am J Med. 2011;124(8):714-723.

[3] Davison SN, Levin A, Moss AH, et al. Kidney Int. 2015;88(3):447-59. 

[4] Ruszkowski J, Majkutewicz K, Heleniak Z, et al. J Clin Med. 2022;11(21):6363.

[5] Murtagh FE, Addington-Hall J, Higginson IJ. Adv Chronic Kidney Dis. 2007;14(1):82-99.

[6] Abdu Seid M, Diress M, Mohammed A,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23;204:110905. 

[7]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 中华消化杂志. 2013年5月;33(5): 291-7.

[8] Gwee KA.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3 Apr; 19(2):149-60

[9] Mearin F. Rev Esp Enferm Dig. 2016 Jun;108(6):332-63.

责任编辑:裘佳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