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特应性皮炎日:关注2型炎症,共筑皮肤健康屏障
9月14日是第八个“世界特应性皮炎日”。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号召,9月12日,赛诺菲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京举办特应性皮炎科普沙龙暨《特应性皮炎365问》分享会,旨在通过权威专家科普、患者及家属分享,向公众普及特应性皮炎的科学知识和诊疗理念,提升社会对特应性皮炎的关注,共同促进皮肤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破茧·新生”启动仪式)
近年来,特应性皮炎(AD)在我国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全国范围已有约7000万特应性皮炎患者,涉及各年龄段[1]。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瘙痒、干燥、皮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也被称为皮肤科“一号疾病”。因其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且易合并多种共病,患者常承受躯体和精神双重压力,其家庭也面临沉重负担。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郭阳表示:“皮肤健康不仅关乎个人身心状态和生活质量,也牵动着千万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幸福感,是‘健康中国’不可忽视的一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和发展境况,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我们很荣幸支持《特应性皮炎365问》科普推广,帮助更多人科学地认识特应性皮炎,提升全民皮肤健康水平。我们也期待联合更多医疗机构、爱心企业及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郭阳)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崔勇教授指出:“近些年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界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逐步深入,新型治疗方式不断涌现,我们有信心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理和长期管理,帮助患者重拾健康——这是医患共同的目标。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学分会自2024年发起了‘皮肤健康三年行动’,科学普及就作为其中重要的工作板块,尤其是《特应性皮炎365问》凝聚百余位皮科专家的智慧,涵盖了认知、诊断、管理等各个方面患者关心的问题,体现了医学的人文关怀。希望藉此书,在医患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助力提升特应性皮炎防控水平,共筑皮肤健康屏障。”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崔勇教授)
认识2型炎症,科学应对皮肤科“一号疾病”
“孩子湿疹很正常”、“长大了就会好”——面对孩子反复皮损、出疹和持续瘙痒,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误区。事实上,特应性皮炎并非可自愈的普通湿疹,需要科学治疗、长期管理。“我从小起疹子,一直被当作湿疹治疗,直到13岁才被确诊为特应性皮炎,”活动现场,一位患者分享道,“尽管间断地控制住了症状,但18岁后病情复发且加剧,全身暴发了严重的皮损。”
(特应性皮炎科普沙龙暨《特应性皮炎365问》分享会圆桌讨论)
崔勇教授介绍,“湿疹”并非精确的医学诊断,而是对一类皮肤表现的形态学描述。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医学界已明确特应性皮炎属于2型炎症性疾病,除了皮肤症状,很多患者还伴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2型炎症相关共病[2]。IL-4(白介素4)和IL-13(白介素13)是2型炎症的关键和核心驱动因子,也是诱发炎症反应的重要“开关”。通过精准靶向作用于2型炎症的核心驱动因子,不仅有利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也有利于共病管理。
“治疗特应性皮炎最精髓的一个词就是‘维持’,能做到规范地看病、规范地治疗,把自己的生活调理好,皮肤状况会越来越好。”一位患者分享道,他曾因间断治疗多次复发,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自己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如今,通过科学的对因治疗和长期规范管理,病情持续稳定,一直未再复发。
崔勇教授表示,尽管目前特应性皮炎尚不能被完全根治,但是通过长期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可有效控制疾病、减少复发,帮助患者赢得这场特应性皮炎“持久战”,活出精彩的人生。
走出认知迷雾,让科学照进日常
当前正值秋季,天气转凉,空气干燥,花粉及尘螨等过敏原增多,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特应性皮炎患者尤其需加强防护、规范治疗。然而,不少公众和患者仍存在“特应性皮炎不是病”“忍忍就好了”等认知误区,或因误信不实信息而贻误治疗,导致病情复发与加重。
“我时常碰到一些患者,他们宁愿花费数小时在网络海量、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中自行‘钻研’,也不愿到正规医院就医。”崔勇教授指出,互联网等平台上的疾病科普内容良莠不齐,不少信息缺乏科学依据,却很容易干扰公众和患者的判断。因此,传递正确的疾病知识,让权威声音被听见,满足公众对疾病的清晰认知和患者对诊疗需求,尤为迫切。
“科普的意义在于让患者了解疾病,尽早借助医学的力量来控制疾病。‘因为权威,所以信任’,我们希望通过权威专家的科普,让老百姓对疾病控制更有信心。”崔勇教授介绍,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特应性皮炎365问》,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提升科普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一本面向患者和大众的科普“百科全书”,该书系统梳理了365个来自真实患者的高频问题,涵盖疾病知识、治疗策略、护理常识、心理支持等多个维度。该书由全国109位皮肤科专家共同编写,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回应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治疗和生活中的真实困惑,让患者真正“看得懂、用得上”。“皮肤是我们最美丽的一件衣裳,相信自己、相信专业的力量、相信社会的爱心,我们的皮肤健康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1018859003023800313
【2】Bieber T,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7;139(4S):S58-S64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世界特应性皮炎日:关注2型炎症,共筑皮肤健康屏障
2025-09-12 -
09-122025
三项新研究启动,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患者迎来治疗新选择
-
09-122025
三项新研究启动,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患者迎来治疗新选择
-
new打通产学研闭环 推动健康生活全面可及
2025-09-11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