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解决病人苦难就是研究方向

时间:2017-08-30 10:06:06来源:未知作者:凌斌 阅读: 150491

医疗创新蕴涵人性规律

新旧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人性是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善恶并存,是支配行为最强大、最根本的源动力。人性不可随意放纵,如果无拘无束,则人性之恶无从制约;人性亦不可持久压抑,如果彻底禁锢,必然积愤难平,束缚创造力。显然,人性在特定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故需要善加引导构建。医疗行为中一切有别于传统,更加有益于病家身心康复的方法都是有意义的创新,创新中既包含对历史的传承与肯定,也包含对历史的背叛与否定,本质则是对传统思想与行为的背叛,其脱胎于旧理念和旧事物,如破茧生蝶,如此新旧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临床医学中一切新事物都源于临床创新思想,但是创新结果并不一定符合科学与人文精神,一切新事物都需要经历临床实践检验而完善。由此可见,原始创新从星星之火的意念,到临床惠及病家的成熟技术,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上下求索,纵横捭阖。目前,临床行为依然处于实践的检验过程,医者贵在独立思考、客观评判、发现问题、寻求改进良策。


人性不可随意放

在问题的沟壑之上建立新思想的桥梁

创新始终面向未来,是在向未知的世界渗透,临床创新的结果就是否定过去行为的迷失或错误,进而攀升到更加完美的时代。因而,创新的起点必然是思想的解放。临床创新研究就是应用科学智慧妥善巧妙解决问题,即在临床存在的问题与理想解决的方法之间建立新思想描绘的桥梁,研究的过程就是桥梁建设的过程,需要科学的方法、艰苦的实践,由此而铺就通向成功的道路。

临床医师时常苦于缺乏研究方向,实际上,临床问题俯拾皆是,简言之,病人的苦难就是研究的方向。临床医学追求完美,任何诊治方法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都应当被更加完善的方法替代,因此“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理应成为临床医学创新的人文灵魂,尤其闻过则改,善莫大焉。


人性亦不可持久压抑

医疗创新需要包容切不可墨守成规

创新的天敌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由于临床职业生涯亲见无数童叟生命的黯然离去,亲闻无数妇孺病患的痛苦呻吟,医者的窘迫无奈,囧于道法,病家的焦虑无助,气数殆尽,因此渐渐习以为常,便也木然了,无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任由落花流水春去也。无疑,哀莫大于心死,唯有医者心存的怜悯才是临床创新渴望的点点星光,凡大志向者善从绝望中寻求生机,善从表象中寻求本质。

创新需要包容,虽然创新研究建立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之上,但不是全盘否定或封杀异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容则表现为对待他人需要尊重,需要学会褒扬或兼顾他人的意见或利益;对待自己需要谦卑,需要学会克制或隐忍自己的意见和利益,学术纠纷终究是君子之争,尤其学界权重位尊者更需谨记“人道恶盈而好谦”之古训,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淡定理智,儒雅执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创新者需要科学的证据,需要人格的魅力,更需信守科学家的良知与道德底线。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