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奋斗是人生的主旋律

时间:2017-11-02 10:42:25来源:未知作者:金发光 阅读: 132193

一个人到底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呢?40年的从医体会告诉我,答案只有两个字:奋斗。

回首40年的从医生涯,充满了艰辛和困惑,也承载了满足和快乐。在此,谨用自己的经历与年轻医生交流共勉。


从农村劳动力到医学研究生

我出生在陕西一个小山村,身为家中的长子,自记事起我就承担了家里繁重的体力活动。15岁那年,因家中劳力需要,来之不易的高中生涯上了一个学期,我便被迫回家。1973年秋季,在地里干活时因接触到一只死老鼠患上了流行性出血热。当时,此病死亡率极高。给我治病的是一位刚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女医生,她天天守着我,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精心治疗,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从此,我暗下决心,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做一名能治病救人的医生。

1976年,有部队到家乡征兵挑中了我,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训练。因表现突出,被选送学习卫生员,后军医学校来招生,我又以优异的成绩被成功录取。在军校学习的三年里,我更是珍惜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中午从来没有午休过,晚上熄灯号响了,还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再复习当天的学习重点。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下来,我的总成绩在全班第一。

正当我准备为部队建功立业时,军队整编,我所在的军区解散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我没有气馁。为了重新回到部队,唯一的办法就是考上军医大学的研究生。为此,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攻下难啃的英语骨头,最终成为全军呼吸内科著名专家钱桂生麾下的研究生。

读研的三年是与世隔绝的艰苦岁月。实验室里,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养动物、做模型、查阅资料……经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三年里,我共撰写22篇研究论文,相关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医学生到研究生导师

1994年,我被分配到唐都医院呼吸科。那时,我并没有真正做过临床工作,虽然名义上是一名医生,实际上离一名合格的医生还差很远。连患者入院、检查、治疗、出院这一系列常规程序,对我来说都相当陌生,甚至入院记录的书写,我都得从头学起。

为此,我一头扎进病房,询问病情,不厌其烦;检查治疗,精益求精;病例书写,字斟句酌。心想,我要用最短的时间将我欠缺的知识补回来。只要患者有什么问题,不管是晚上还是周末,我总想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病房。另外,除管好自己的患者外,对全科收住的每一位患者,我都要仔细询问,认真查体,积极参与诊疗全过程。

我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管理的患者多了起来,甚至很多住院患者指明要求我做主管医生。五年过去后,我诊治了一万名患者,至那时,才感到自己已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临床医师。

1998年初,科室正处于爬坡状态,在大家的努力下,医疗工作有了一定起色,但教学和科研尚处于空白状态。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科里没有实验室,我就和学校病理、生理教研室联系,借用他们的实验室;和导师单位协作,深化原课题研究。有一次,为了能在约好的时间段赶到学校实验,处理完急病号,我顶着大雪骑车前往,一路不知摔了多少次。勤恳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1998年我晋升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我与患者热泪盈眶”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一次,医院附近一位50岁的患者全身发绀、意识模糊、双肺“沉默”,生命危在旦夕。给予其气管插管、麻醉并人工通气等治疗后,患者顺利撤机。一天查房,患者不见了,因无力付医药费他偷着跑了。但我想他还没康复需要后续治疗,万一再发作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我带着两位医生上门,见到他时,他正在低头喂牛。看到我们,连声道歉,并说家穷付不起医药费,要不这两头牛你们拉回去。我说明来意,是随访送药的,不是来要钱的。当我帮他检查完,又把两瓶药送给他时,他扑通一声跪下,老泪纵横,口口声声喊着:“恩人啊,真是‘活菩萨’!”此刻我也热泪盈眶。

如今,我们科室保持了连续15年0纠纷的记录;开展的相关研究和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救死扶伤是我最大的荣誉。我愿意用毕生精力在医学领域精益求精,永不止步!


666613127165444301.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