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10-09 总第90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10-09 总第904期
返回上层

结核筛查:不同人群检测方法指南

发布时间:2025-10-09来源:《医师报》作者:安徽省胸科医院临检中心 柳叶  阅读: 5772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可侵袭肺部、骨骼等多个器官。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80 万,30% 的患者因未及时筛查延误治疗,导致传播或加重。结核筛查是早期发现感染的关键,能阻断疾病进展,避免家庭聚集性传播。以下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科学检测方案。

                                                                    筛查的核心价值: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防控”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5% ~ 10% 的人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筛查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

     个人层面 潜伏感染者早期发现并治疗,发病风险降低 60% ~ 90%;

     公共卫生层面 每发现 1 例并规范治疗,可减少 10 ~ 15 人感染;

     特殊群体保护 儿童、老人等早期筛查能避免结核性脑膜炎、骨结核等重症。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实施全员筛查的地区,结核病发病率 5 年内可降 23%。主动筛查是低成本高效防控手段,能显著减少重症病例发生。

                                                                            普通人群:基础筛查筑牢健康屏障

     普通人群感染风险较低,建议“初筛+复筛”:

     常规体检筛查 15 ~ 65 岁每 2 ~ 3 年一次(此频率基于普通人群感染风险和疾病进展速度设定):首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注射后 48 ~ 72 小时观察,硬结≥ 5mm 为阳性,可初步判断感染情况;辅助:胸部 X 线排除肺部早期病灶。

     症状触发筛查 出现持续咳嗽≥ 2 周、痰中带血等症状,立即检查:痰涂片:连续 3 次检测,判断传染性;胸部 CT:比 X 线敏感,能清晰发现5mm 以下微小病灶。

                                                                            高危人群:精准检测阻断传播链

     以下人群感染风险是普通人的 5 ~ 10 倍,需每年筛查:

     密切接触者与职业暴露人群 包括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等。

     推荐:γ- 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准确率 90% 以上,不受卡介苗影响;

     频率:首次接触后要立即筛查,3 个月复筛,跟踪 1 年。

     免疫力低下群体 涵盖艾滋病、糖尿病等患者。

     方案:IGRA+ 胸部 CT。此类人群进展为活动性结核概率是普通人的20~30倍,每6个月筛查;

     注意:艾滋病患者 CD4 < 200 个 /μL 时,建议痰培养防漏诊。

     学校与集体生活人群 中小学生、监狱服刑人员等。

     筛查:PPD 初筛,阳性者做胸部 X 线和 IGRA确认;

     应对:出现 1 例,同宿舍、同班全员筛查,72 小时内完成评估。

                                                                        筛查后处理:阳性结果的科学应对

     筛查阳性不等于患病,需要分级处理。

     潜伏感染(PPD 或 IGRA 阳性,无症状)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为期 3 个月的异烟肼联合利福平预防性治疗;

     疑似活动性结核(影像或痰检异常) 转定点医院,痰培养或分子检测确诊并治疗;

     假阳性 PPD在卡介苗接种者中可能假阳性,结合 IGRA 和症状判断。

     结核筛查是动态健康管理。不同人群按感染风险选检测方法,才能“早发现、早干预”。一次规范筛查,能为个人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构筑坚实的防疫屏障。

A-p005-n90185-1-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