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顶尖技术与先进理念不断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借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通过一流学科、智慧服务、文化公益建设,争当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标杆,更好守护益阳人健康! 9 月 14 日,益阳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文广接受《医师报》专访时,勾勒出医院发展路径。
《医师报》:益阳市中心医院一直重视专科医联体的建设,尤其近两年来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三甲医院互动频繁,那么学科发展布局上是怎样规划的?
刘文广:借助顶级医院顶尖技术与先进理念,能快速提升我们的健康服务水平,还能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最近两年,医院没少跟北上广顶级医院打交道,建了不少专科联盟,这可不是简单请专家来做两台手术,而是一套能让医院实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规划。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六个字“提质、攀高、创名”。“提质”就是提高学科水平,守住益阳和湘北领先位置;“攀高”是盯着国内顶尖技术,缩小跟一线城市医院差距;“创名”是要打造 3~4 个省里有名、全国能叫上号的专科,让老百姓不用跑北上广,疑难杂症家门口就能治。
实现这样的目标要靠向上向下“双轨并行”。“向上链接”北上广大医院,加入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中日友好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山大学肿瘤中心肿瘤科的专科联盟,不仅能跟着顶尖标准走,还能参与全国性临床研究。选派中青年骨干到顶尖医院相关专科学习,解决咱们技术“天花板”不够高的问题。
“向下辐射”搞专科医联体,打牢“地基”。以咱们医院为核心,建区域医疗网络,让小病、常见病和康复期患者留在基层,大病、重病往咱们这儿转。
医院这盘棋想得很清楚:向北上广借力突破技术瓶颈;对内带动基层,当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市,疑难重症能对接北上广”。
《医师报》:请您介绍目前呼吸、急危重症、心血管等专科医联体建设取得的成效
刘文广 : 最近这些年,医院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危重症医学中心的专科医联体建设上确实出了不少好成绩。关键是对接上了顶尖医疗资源,不光诊疗能力提上去了,老百姓家门口还能享受好的医疗服务。
呼吸联动帮扶提升诊疗水平
9 月 14 日,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学术会议在我院举行,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解立新率团队,围绕医院发展布局规划、专业知识培训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分享,为医院及周边地区呼吸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早 在 2024 年 9 月 27日,双方就已开启合作。解放军总医院专家深入益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疑难病例查房,为危重症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诊疗建议,让当地患者切实享受到顶尖医疗资源的保障。
合作中,益阳市中心医院还选派呼吸科医护骨干赴解放军总医院进修。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更从学科建设、双向转诊、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共患疾病诊治五大核心维度,开展精准帮扶,全方位助力益阳市中心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急危重症医学中心多维发力
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也在多方面发力建医联体。
医院主办的“第二届银城急诊重症高峰论坛”,全国众多急诊重症领域权威专家带来了最新救治理念和技术。医院还跟中日友好医院签定“重症医学空地救援医联体”协议。双方在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包括利用国家级远程医疗资源,打造区域性危重症救治中心,构建“二级医院 ICU—本院救治—头部医院技术支持”三级网络等,为益阳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注入全新动能。
心血管携手突破技术瓶颈
在构建益阳心血管健康新防线方面,自 2023 年6 月,益阳市中心医院签约成为北京安贞医院医联体单位(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益阳市中心医院合作中心)以来,北京安贞医院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为益阳市中心医院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指导。
2024 年 2 月,指导益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完成了一例复杂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高难度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益阳市中心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安贞医院专家通过教学查房、学术讲座、手术演示分享最新的诊疗技术和经验。截至目前,益阳中心医院已选派 4 批骨干医师到安贞医院进修 3-6 个月。
两院合作堪称区域医疗协作典范:益阳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诊疗水平提升和精细化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有了强力支持,同时带动了益阳市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医师报》 :作为区域内三级公立医院领军者,益阳市中心医院在不断扩大自己区域内的“朋友圈”,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支持,医院是如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
刘文广 : 通过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基层下沉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简单来说就是把好的医疗送到老百姓身边。
首先是人才技术一起下沉,我们不只是简单帮衬,而是要帮基层“长本事”。医院组织专家定期到区县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义诊、专家门诊,教学查房、手术示范,老百姓家门口就能找三甲专家看病。
然后是双向转诊通道打通了,看病不折腾。基层遇到治不了的急重症、疑难病,走绿色通道直接转来益阳市中心医院,床位和诊疗资源优先给安排。要是患者在市中心医院把急重难病治好了,该康复了,就平稳转去基层,医院还会给出详细康复指导方案,真正实现“治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
还有远程医疗打破了距离限制。基层医生碰到拿不准的病例,随时能跟益阳市中心医院专家开视频会诊,商量治疗方案。平时还能通过远程平台学查房、听讲座、讨论病例,不用大费周折就能让整个区域的医护水平都提上来。
针对心脑血管致死率高的病,医院还帮基层建了协同救治网。说到底,医院就是想搭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服务体系,让优质医疗流动起来。
我们通过医联体建设,实现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基层得提升三赢局面。
《医师报》 :医院将迎来 120 周年,作为百年老院,您认为医院在学科能力提升、更好地服务百姓方面,还应做些什么?
刘文广 :2026 年医院 将 迎 来 120 周 年!既是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作为百年老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在传承卓越基础上实现跨越,将从三方面发力。
学科能力建设聚焦呼吸、心脑血管、肿瘤这些基础好、跟本地人生病情况贴合学科,集中资源冲国家级重点专科;打破内科外科的界限,一站式解决患者看病问题。通过建设临床研究数据中心、深化与知名医院合作、引进领军人物、培育青年骨干等持续提升学科能力。
服务模式上,智慧医院再升级,用 AI 预测疾病、辅助诊断;线上问诊、送药上门这些服务更完善,尝试搞上门护理。同时健康服务往前挪,健康管理中心不只是简单体检,还会帮着评估健康风险、做干预;跟社区医院建医疗集团,让专家往下走、技术往下送,让大家看病更省心。
最后是文化品牌,既要传百年精神,又要树新时代形象。医院 将 会 梳 理 120 年 院史,建数字院史馆,增强干部职工归属感;围绕院庆开展学术论坛活动等,用新媒体科普健康知识;设专项基金帮助低收入人群、孤寡老人;积极参与应急救援,扛起公立医院的责任。
通过一流学科、智慧服务、文化公益,争取成为国内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做益阳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