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营养治疗指南公布
营养治疗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方式,是治疗和改善预后的抓手
编者按:2015年2月,WHO发布“全球肿瘤报告2014”:2012年全球肿瘤患者及死亡病例分别为1400万、820万,其中胃癌死亡72.3万,在所有肿瘤死亡中占第三位,仅次于肺癌、肝癌。中国肿瘤登记中心的2014年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胃癌是我国高发肿瘤,居男性肿瘤发生率第二位,女性第四位。我国胃癌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胃癌是所有肿瘤中对营养影响最为严重的肿瘤。为了更好地治愈胃癌,减少营养风险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营养治疗的重要性,提倡将营养治疗加入胃癌患者的常规治疗中。近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石汉平,李苏宜,王昆华教授等在《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发表了《胃癌患者营养治疗指南》。
【胃癌相关性营养不良】
1980年美国数据显示,胃癌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比例占87%,恶液质的发病率高达65%~85%,超过了其他所有肿瘤,营养不良及恶液质发病率均占所有肿瘤的第一位。
胃癌手术后营养不良严重、频发、持久而复杂,与所有营养不良一样,胃癌相关性营养不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体现在机体及功能两个层面。
它削弱了放化疗的疗效,提高了药物不良反应风险,降低了骨骼肌质量和功能,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的机会,延长了住院时间,升高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恶化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医疗费用。营养不良还限制了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一些非最优或者不恰当的治疗方案。总之,营养不良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相关证据】
适应证
摄入不足、体重丢失、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是选择营养干预适应证的考虑因素。
能量需求
2012年Mariette C等建议胃癌围手术期患者的每日总能量消耗为:卧床患者30 kcal/(kg·d),非卧床患者为35 kcal/(kg·d);如果摄入量少于需要量的60%,则需要人工营养。如果采用全静脉途径营养,指南认为,应该下调能量供给:卧床患者25 kcal/(kg·d),非卧床患者为30 kcal/(kg·d)。
营养治疗途径
胃癌患者营养治疗的途径包括肠内营养(口服、管饲)及肠外营养(静脉)。口服是生理的途径,是第一选择。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围放疗期、围化疗期等治疗期间乃至家居期间营养治疗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必要时辅以静脉途径补充口服(日常饮食+口服营养补充)摄入的不足部分,如部分肠外营养或补充性肠外营养。
对胃癌手术患者,特别推荐手术中常规实施穿刺导管空肠造瘘。营养支持可以考虑静脉、管饲或口服途径。
中心静脉途径,指南特别推荐输液港,可以长期留置,以备后用,不影响患者的形象,不妨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洗浴、社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终末期胃癌患者常常合并消化道梗阻如贲门、幽门、小肠、结肠梗阻,如果这些梗阻部位无法手术治疗,自动扩张支架为恢复消化道通畅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
围手术期胃癌患者,若口服途径不足以提供需要量的50%超过连续5 d时,或有中度、重度营养不良时,应该采用管饲。
对于胃癌以及其他所有肿瘤患者围治疗(放疗、化疗、手术)期以及家居康复期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指南推荐饮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联合应用,即部分饮食+部分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对胃癌患者来说,这种联合尤为重要。饮食、肠内营养的优势与重要性世人皆知,也是围治疗期营养支持的首要选择。
但是,胃癌患者单纯依靠饮食、肠内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不能达到目标需要量,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肠内营养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
制剂与配方
胃癌患者营养治疗的制剂与配方总体上与其他肿瘤没有区别。但是,胃手术创伤较大,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术后病死率及感染率风险,增强免疫功能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因此,免疫营养是胃癌手术患者一个优先选择。
最常用的免疫营养物包含精氨酸、谷氨酰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核酸和具有抗氧化作用微量营养素(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锌和硒)。
总的来说,在围手术期间,免疫营养比标准饮食更加有效。免疫营养强调联合应用,推荐精氨酸、谷氨酰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核酸四种联合;任何一种免疫营养素单独使用、两种甚至三种免疫营养素的联合使用,结果有待验证。
鱼油单独使用在胃癌中的作用没有得到一致性证实。
实施
胃癌营养不良患者行营养干预时,应遵循五阶梯治疗模式(图1)。首选营养教育,次选肠内、肠外营养;首选肠内营养,后选肠外营养;首选口服,后选管饲。首选营养教育,后依次晋级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完全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完全肠外营养。下一阶梯不能满足60%目标能量3~5 d时,应选择上一阶梯。
【推荐意见】
手术患者
围手术期患者每日总能量消耗,卧床患者为30 kcal/(kg·d),非卧床患者为35 kcal/(kg·d)。手术中常规实施穿刺导管空肠造瘘。术前营养支持推荐用于严重营养不良(丢失≥20%),且能从手术获益的患者。中度营养不良患者(体重丢失10%~19%)也可能获益于术前营养支持。术后营养支持推荐用于所有受益于术前支持的患者、所有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1周经口摄食小于60%能量需求的患者。
手术前持续7 d的肠内免疫营养推荐用于所有将受益于胃癌手术的患者;手术后所有营养不良的患者,即使没有并发症也推荐继续7 d免疫营养,或者直到患者可以经口摄食至少60%的能量需求。
放化疗患者
无证据显示营养支持会影响肿瘤生长,因此营养支持不必考虑这个理论问题。
营养支持不常规推荐于所有放疗患者或化疗患者,因为其对治疗反应或不良反应没有影响。因摄入不足导致体重丢失的患者,肠内营养(经口或管饲)可改善和维持营养状态。接受放疗和(或)化疗的患者,可经鼻置管或造瘘建立喂养管道,经皮造瘘术似乎更合适。
肠内营养使用标准配方。富含ω-3脂肪酸配方对恶液质有积极作用,但能否改善营养状况或者一般状况仍有争议,它对于生存率没有明确改善。
家居患者
遵循肿瘤营养治疗通则里面的饮食指导及家庭康复指导原则。胃癌患者要特别重视医院门诊营养咨询,至少每3个月1次。养成口服营养补充习惯。每2周称量并记录体重1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百名顶级专家筑学科高峰|《医师报》麻醉医学专栏编委会/专委会双双起航
2024-03-23 -
new智启记忆 医创未来∣第三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举办
2025-05-26 -
new中组部、团中央第25批宁夏博士服务团巡回义诊活动走进宁夏石嘴山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基层群众
2025-05-24 -
new专家研究发现:关键枢纽基因NEXN有助于抑制腹主动脉瘤扩张
2025-05-24
-
心系老区 优质医疗资源延伸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超声医学分会红雨工程系列巡讲“绘心声”—江西站圆满落幕
2025-05-20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