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时评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时评/详情

放开价格 春天会否如约而至

时间:2017-12-22 15:26:22来源:未知作者:朱恒鹏 张海通 吴帅 阅读: 112779

blob.png编者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月9日公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推动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此举意味着什么?


放开价格是废除“以药养医”的破冰之举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朱恒鹏

价格放开以后,民间资本办医既可以按照政府之前的指导价来确定医疗服务价格,也可参照运行成本和市场供需关系来调节。这样的价格决策方式将更加符合市场规律,也会使民间资本的投入和产出比有一个更加稳定的预期,使民间资本办医进一步提速,促进多元化办医。

目前,我国民营医院在与公立医疗机构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放开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后,由于在基本医疗服务上与公立医疗机构存在竞争,其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会与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衔接,不会出现集中涨价局面。医疗保险也将发挥费用控制作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基本平稳,不会增加患者负担。

长期以来,由于“以药养医”制度的存在,医疗机构通过卖高价药、过度用药及过度检查获得更多的业务收入,医疗行为扭曲。放开医疗服务价格以后,非公立医疗机构就有了自主调整其医疗收费结构的自由,可以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减少不必要用药和检查,在适度降低患者负担和医保支付压力的条件下,让医生完全可以通过服务,堂堂正正地获得合法收入。而且,非公立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规范,会对公立医疗机构形成明显的竞争压力。可以说,放开非公立机构医疗服务定价是废除“以药养医”格局的真正破冰之举。


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价格是舍大就小

▲ 广西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张海通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市场中所占份额很小,公立医疗机构处于绝对强势地位。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并不会明显推动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但是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作用不大。

要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是要让占据医疗市场主体的公立医机构价格更为合理才行。

公立医院对医疗项目收费没有定价权,如果某些医疗项目收费标准过低,就会造成医院不赚钱甚至亏本,这就需要政府给予补偿。如果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不到位,就会直接造成两种后果,其一,医院要求医务人员对不赚钱的项目少做或者不做,有利可图的项目多开多做。其二,医院对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想方设法地给予控制、缩减甚至克扣。

可见,有关部门对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管制并没有让患者从中获益。这种僵化、不合理的医疗服务、药品定价机制,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最终导致患者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归根结底,虽然医疗服务和药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它们其实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商品的共同属性,也要遵守价值规律。

放开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价格的管制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似乎有舍大就小之嫌。只有及时改革过于僵硬的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管控体制,充分尊重医疗行业的运行规律,尽快建立起一套既能让医疗服务价格趋向合理,又能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定价机制,广大群众才能从中受益。


放开服务价格是追求更高性价比

▲ 广东肇庆  吴帅

我国目前90%的医院床位在公立医院内。但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顽疾,并没有因为政府对医疗价格的全面集中管控,而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市场竞争之地,商品服务会逐渐向价廉物美的方向看齐。垄断和缺少竞争之地,劣质服务和价格昂贵的泛滥几乎是一种必然。在今天的医疗市场,看病贵和看病难正是过度管制结出来的恶果。一元化的医疗模式,长年缺乏竞争,公立医院一枝独秀,这是“看病贵”的根源所在。此前对民营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管控,对社会办医施以层层限制,不过是为了服务于垄断医疗经济而已。

在多元化的思维环境下,人们更注重商品的性价比。如果性价比高,贵是好事。如果性价比低,再便宜也是糟糕的选择。对医疗服务这种特殊的商品而言,质量永远更要放在价格之前。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无价。

而垄断恰恰正是阻挡人们获得高性价比优质医疗资源的最大绊脚石。对个人而言,只有更多的选择权,才是实现价美物廉终点的最可靠路径。

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恰恰是一个鼓励民办高端医疗的信号,有利于公立医院减负。廉价医疗和高端医疗分离,没有这种价格管控的松绑,结果难以得到实现。多年来,过多的管控和妖魔化早把资本吓得如惊弓之鸟,不愿意进入这块市场。

666613127165444301.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