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位数“赶学比”的利益逻辑
编者按:国内超2000张床的超大型医院已经比比皆是,超过5000张床的“巨无霸”医院也已不是什么新闻。然而大洋彼岸同样为医改努力的美国,似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美国排名第一的麻省总医院,床位仅为898张,员工却超过2.1万名。
我国床位数的赶学比,导致医院纷纷向超大型“航母”发展,然而该方向真的能起到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作用吗?
修修补补不如重塑医疗服务生态环境
▲ 清华医院CEO助理 杨长青
医院床位数与人员的配比、服务量的配比、收入的配比,其实只是结果而已,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既在医院内部,也可能在医院外部,而当医院不分类别的无意识通过扩张床位来形成某种结果的情况,来自于内部的原因极可能是适应环境的适应性选择结果。
如果要切实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标本兼治,正本清源,重新塑造医疗服务生态环境,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从理念上充分认识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疗诊断和治疗所具有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为核心重构医疗收入分配机制。
二是要重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引入以资源消耗为基础、以相对价值为尺度来支付医师劳务费用的方法(RBRVS)作为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机制。在定价过程中既考虑设备投入、资金投入等硬件因素,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诊疗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特别是医师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付出的心力、精力。
三是创造环境,强化医疗服务核心技术和知识的创新。大力创造促进医疗核心技术、器械、药品以及相关知识的创新发展环境,调动全社会相关资源建设医疗卫生创新体系,力争重构我国医疗卫生产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优势,特别是要调动医院从事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机制创建,通过市场空间换时间等策略,加速医疗卫生临床技术核心知识更新,在可能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
床位数增加的软实力缺位
▲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李甦雁
笔者看来,增加床位是绝对不可能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的。医疗资源包含很多方面,医院规模、床位数等仅是硬件的一部分。医院的床位增加了,但作为最重要“软件”——拥有技术的医务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如此一来,完全是在通过牺牲医务人员的休息时间、透支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百姓就医需求。
众多医疗机构之所以趋之若鹜般地将自己打造成为“医疗航母”,首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财政投入,医院处于自负营亏的状态,医院为了养活自己,盈利已经成为其面对生活的一种状态。其次,医院的评价体系也并不十分科学,当前的价值评价体系认为医院就是应该做大做强,如此才能彰显医院在各方面的实力,而实际上各个不同层级的医院应该有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一视同仁的标准必然导致医院向更“高大上”进军。
到底怎样的医疗机构配置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配置呢?笔者看来,首先需要增加政府投入,努力培养县乡一级医院的医学人才,将一些常见病留在县乡、留在基层;其次,市级以上医院接诊较疑难病例,规模不用太大,提高工作效率,能在门诊解决的绝不住院治疗,节省医疗成本。
规避“航母”孤岛 可从“结对子”出发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 吴夏勃
在大医院增加床位,直观上看可以扩充医疗资源、为更多患者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住院难的问题。但由于患者的过度集中,即使这些大医院都扩充病床数,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医难问题。基层医院如果扩充病床,由于技术力量跟不上,增加的病床更会造成浪费。
我国医院医护人员与病床配置的比例,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却远高于他们。无限制地扩充病床数,而医护人员却得不到补充和培养,医疗质量便无法得到保证。仅靠这些航母级医院显然不能解决全国人民就医难的问题,且反而容易形成“孤岛”。
想要将患者分散到基层医院就医,必须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和医疗设备。笔者建议:首先要采取帮扶措施。以行政命令的手段,责令三甲医院与郊区县结成对口医院,以“手拉手”形式帮扶,三甲医院每周派人到基层医院出诊带教,而基层医院派人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相关的补贴费用,需要政府投入。
其次可借用“北京市朝阳区中医药专家下基层传承工程”的方法,将经验传授于基层医院的学生,教会一个人,带动一个学科,服务一片患者。
再次,基层医院应重视人才梯队培养,增加培养经费,制定培养目标,任人唯贤,定期派送优秀骨干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才能达到目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8-122024
梁万年:“三医”协同的基本路径
-
new2023年度“刷屏热词”之极端天气: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仍将持续增加
气候危机就是健康危机。
2024-01-05 -
10-312023
努力成为推动行业前进的力量
-
10-312023
网络调查亦有弊端
-
2023年度“刷屏热词”之极端天气: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仍将持续增加
2024-01-05 -
实力是唯一的话语权,实干是唯一的兴邦路|疫情期间,一名老师给学生的信
2020-05-19 -
医生不是“药神” 政府才是
2019-03-07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
-
“走廊医生”走下神坛
2017-12-27 -
分级诊疗:心急别忘冷思考
2017-08-15 -
好医生赚大钱 是患者的福音
2017-08-07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应纠正对细菌的片面认识
2023-05-09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 -
有偿刊登论文不合理
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