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率大幅提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 对于KRAS野生型并伴有不可切除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原发灶切除后,与单纯化疗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相比,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转化性肝转移灶切除可能(7.4%与25.7%,P<0.01);三年生存率提高(18%与41%,P<0.013),中位生存时间延长(21.0 m 与30.9 m , P<0.013)。(J Clin Oncol.2013,31:1931)
在2014年欧洲肿瘤外科会议上,许教授作为中国唯一特邀代表担任会议主席并做主题发言,对后续结果进行汇报:经过进一步5年随访,结果发现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切除率达30%,3年生存率达40%,5年达30%以上,而单纯化疗对照组转化切除率仅为10%,3年生存率为20%,5年仅为6%。该研究为NCCN结直肠癌指南(2015版)肝转移章节的修订提供证据。
许教授介绍,肝脏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靶器官,结直肠癌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近半数患者出现肝转移,约2/3结直肠癌患者因此死亡。未积极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CLM)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5年生存率几乎为0。手术切除是患者可能获得治愈的有效途径,5年生存率达50%以上,然而,仅有10%~25%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可手术切除,多数患者因肝转移灶数目过多、病灶太大无法手术治疗。
早期临床偶然发现多例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传统化疗时肝转移灶显著缩小。许教授介绍,借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对初始不可切除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KRAS野生型)在原发灶切除后予西妥昔单抗联合标准化疗治疗,与单纯化疗对照比较,评估两者疗效、生存情况,并重点分析肝转移灶获得转化性切除的差异。
该研究为起初无法切除的肝转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在转化性治疗中,肿瘤早期退缩和深度退缩是预测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并非所有KRAS 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均能从西妥昔单抗治疗中获益。”许教授提示。 KRAS野生型人群中,NRAS、BRAF基因突变也使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受影响。基于以上临床问题,许教授团队利用所收集的临床样本、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寻找潜在的能预测靶向治疗效果的生物标记物,该研究结果有望于近期发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6-302025
非小细胞肺癌联合疗法有新突破
-
new“珠峰”项目总结会在杭州召开,超万名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2025-06-30 -
new双靶点GLP-1/GIP受体激动剂BGM0504 II期数据在ADA第85届科学会议发布
2025-06-25 -
new儿童生长发育创新成果发布暨“小竹笋”儿童健康关爱公益项目启动
2025-06-18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