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法祖:传递医学的温度
他是“中国外科之父”、“人民医学家”,2008年辞世,享年94岁。他被德国媒体誉为“永不疲倦的神奇中国医生”,从医近70年,他用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当代“医圣”风范。他不仅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治病救人的医学技术,还留下了他对事业的追求、对道德的执著精神,以及对患者的大爱。如今,这些精神和大爱已然形成宝贵的财富,被后人传颂和继承。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裘法祖教授。
11月15日,纪念裘法祖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刘允怡、汪忠镐、赵继宗及海外友人、该校师生等150余人出席,吴孟超、赵玉沛两位院士也通过书面文字表达了对裘法祖的怀念之情。
在今天,当我们再次回忆裘法祖教授,不仅仅是在回忆他本人,不仅仅是在回忆历史,更是为了将裘老的精神与那个时代的激情延续下来,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内化为我们面对现今社会环境、坚持医学梦想的不竭动力。
中国医师协会 张雁灵会长
治学与做人:他是一面镜子
他严于治学,甘为后辈当人梯
裘法祖院士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术渊博、医术精湛,是我国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器官移植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率先开展器官移植研究。他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的新术式,被誉为中国外科的一把“宝刀”。同事们称赞他,“在他的手术刀下,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裘氏刀法,被无数外科医师当作技术精准的追求,裘氏刀法,为一个个危重患者点亮了生命之灯。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裘老的职业生涯中,不仅精于医道,尤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提携后辈,甘当人梯。他主张对青年医师要“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经他亲手培养的大批优秀外科人才,很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裘老讲过,“只有弟子做得更好,作为一个科学家才是最成功的。”
他一生重情,行医先行做人
他给学生树立了一面镜子,就是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他不止一次地给同行、给晚辈讲述自己年轻时发生在德国的一次医疗事故。当时他主管的一位中年女患者因术后感染不幸去世,德国导师对他说:“这是一个四个孩子的母亲啊!”就是这一句话,裘法祖一辈子都不敢忘记,时刻警醒自己要珍视患者生命安危,珍视患者家庭幸福,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卫生事业最终的目标是“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让我们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继承裘法祖院士未尽的事业,肩负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
德中医学会前主席Prof. Welfgang Hopker
他为德中友谊不懈努力
我和裘法祖认识时,他已年届65岁,这在德国已经是退休年龄。然而,裘法祖却在这时同他一生中最亲密的朋友武忠弼教授一道开始为重建德中医学交流而并肩奋斗。
德中医学会年会让我们有了每年见面的机会。它同样也使我们在科研项目、德中学术交流方面有所进展。学术期刊如当时的《德国医学》,现在的《中德临床肿瘤学》等杂志的创办与发行已走向正轨。我们之间的合作不断发展并持续至今。现如今,德中医学会还向两国的政府提供咨询服务。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7.9级大地震。人员财产受到极大损失。汉堡中国协会立即举办了一场赈灾音乐会。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为灾民筹集了药品,汇集了一大笔捐款。我将此事报告给了裘法祖教授。
为探寻怎样用好这笔捐款及药物,裘教授等不及让我知晓就立即动身去了地震灾区。而就在返汉后的第三天,裘教授以94岁高龄突然在早晨辞世,可见此行的疲惫带给他的是不堪承受之累。
作为德国人,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些年轻中国外科医生在就职于慕尼黑和Bad Toelz时期,在炮火纷飞的夜晚来回照顾伤员的身影;记住他在医院工作时,为挽救一批集中营囚犯的生命,面对全副武装、戒备森严的冲锋队员,奋勇穿越市区时的无畏。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刘继红副院长
对患者:他总是全心全意地帮助
“亏不亏”
一位曾得到裘老帮助的同志为表达感谢,给裘老家送去一小篮水果,裘老再三推辞不了收下,裘老将水果送给了邻居。哪知邻居吃完水果后,发现水果篮内有2000元钱。邻居笑着找裘老,说:“水果我吃了,但这钱我可不能再吃了。”最后裘老不得不自掏邮费将钱寄还回去。裘老笑着对我说:“小刘啊,你说我亏不亏啊。事帮他办了,水果没吃到,还掏了邮寄费,哈哈。”
油漆工看病
还记得一个周日,裘老打来电话,说一个患者要来找我看病。我告知裘老让患者周一上午8点到医务处直接找我。第二天早上7:55,我因为临时有点急事要去门诊,告诉同事如果裘老介绍的患者来了要他先等等。哪知我刚出门不久,同事电话就来了,说是裘老亲自带患者来了,我连忙返回,裘老拄着拐杖果然来了。我耐心看了患者,并要裘老先回家休息。在与患者交谈中才知道他并不是裘老的亲戚朋友,他是一名素不相识的普通油漆工人,因病去找了裘老帮忙,裘老却视其为亲人一般,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令我感慨颇多。
晋代杨泉有言:医乃仁术,需要博学致精,讲求明德致善,是为“大医精成”之说。裘老视每一个患者为朋友,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个患者,并以其精湛的医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大医精诚”的医者风范。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龚建平教授
对学生:温和又严厉
1987年,我报考裘法祖教授的博士,按照裘教授的要求,我自己出题。
面试时,一圈大教授围着我这个毛头小伙子。“出个什么题呢?”裘教授问。我答:“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好,这个题目好!”考官们同意后,我开始照书背了一遍。提问环节,我被大教授们七嘴八舌地问到大汗淋漓,就快“休克”的时候,听到裘教授开心地说:好啦,通过啦。
有时为了工作上的事,师生争论不下,我被裘教授摔过电话。一次,裘教授生气挂断了电话。还让我的副手转告:以后不要给他打电话了。
过了两天,我用陌生的座机给裘教授打电话,告诉他有个患者情况不好,希望他来会诊。我知道,在裘教授的心里,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果然,裘教授关切地问起具体情况来,但讲到一半,老人家突然问道:你谁啊?
“我是建平啊。”他听到是我后,口气一变:“说,什么时候?”
第二天是周一,裘教授如约来到病房。每次查房、会诊结束后,他都会到我的办公室里喝咖啡聊天。但那一次,裘教授的表情非常严肃。他说,“龚教授(而不是建平),跟你说句话。”我说:“我知道您要说什么。您一定是要说,查完房就不到我那里喝咖啡了。”裘教授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因为我也是这样想的。”
裘教授把脸转过去,又好气又好笑。就这样,我们又“和好”了。
我有一个学生叫童宜欣,有一次送我和裘教授进电梯。电梯门徐徐关了,裘教授问我:“刚才送我的是谁啊?”我告诉他那是我的博士生。
裘教授低着头想了一下,来了一句:“蛮帅啊!”我就问:“比我当年呢?”裘教授又想了一下:“那还是差一点。”
我很得意,谁知裘教授掐了我一下,说:“你比我当年也差一点!”
我们俩都哈哈大笑起来。
裘法祖教授逝世后,外科界进入“后裘法祖时代”,我们也在不断面对新的挑战,现在我们不仅普及胃肠腔镜规模化,还率先提出了膜解剖下的腔镜技术。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先生的精神长存。
裘老语录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做一个医生不难,做一个好医生很难,永远做一个好医生更难。
我一生为很多人看过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病人。他们受着生活贫困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他们找我时的痛苦表情,当时就感到无形中有一股力量和责任要求我一定要挽救他们的生命。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粤宁协作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 为宁夏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05-08 -
05-082025
泰安市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学术会议举行
-
new智能骨科技术实现高海拔常态化!西藏完成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膝置换
2025-05-07 -
new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江西省赣州市超声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质控培训班(河西片区)暨龙南市超声诊断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顺利落幕
2025-04-26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APASL 2025北京盛会即将启幕,大会主席魏来教授带您看亮点
2025-03-25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