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专科到大融合学科的转变
“刚刚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带教老师做手术演示,我们都是从狭小的孔腔里面看,在脑海里想象正在做哪一步,如今的手术过程都是高清可视化。现在的医学设备、技术力量、人才资源与我工作初期相比,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刘兆辉教授感叹30几年来,耳鼻喉学科日新月异的变化与进步。
以仁爱之心 为患者解除苦痛
“外公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因喉癌去世,这或许也是我选择耳鼻喉科的原因。”刘兆辉说,目前喉癌强调早期筛查,加之治疗理念的不断革新,高清电子镜等先进检验手段的广泛应用,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都为喉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然而,从医多年,刘兆辉也遇到过一些“棘手”问题。
一位老人患喉癌来医院就诊,但是家境困难,患者没有支付第二次手术治疗费用的经济实力,因此倾向于选择根治性切除,不保喉,希望以此方式“以绝后患”。刘兆辉了解了患者情况,发现其具有做保喉手术的条件,可以保留发声功能,如果仅因费用问题而选择根治性切除实在可惜。因此,刘兆辉与患者多次沟通,解除了患者“能活多久”“能不能说话”等重重疑虑,最终为其成功实施了保喉手术,康复出院。
大半年过去了,老人家带着自家打的一袋大米赶到医院,对刘兆辉说:“谢谢您!我现在能交流、能讲话,没有您的坚持,我哪有这样幸福的生活?”
刘兆辉说,医生要有仁爱之心,在医患关系中,医生应当作为主导,给患者足够的关心、包容、理解,解答患者对于疾病、治疗、心理以及经济上的诸多困惑。
医联体遍地开花 推进同质化医疗
目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的手术量已进入医院排名前3甲。据统计,2017年耳鼻喉科门诊量9万人,住院患者5000人,手术量达4500例,已成为贵州地区耳鼻喉学科的一面旗帜。
刘兆辉说,从医多年,曾经通过一个额镜、一把钳子、一把镊子、一个检查灯等简单设备开展工作的“小专科”耳鼻喉科,发展为拥有先进医学设备、全面医疗资源的“大融合”学科。
近年来,医院全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倡导同质化医疗。先是联合多家全国知名医院成立专科联盟,实现学术交流、资源共享;此外,医院大力帮扶基层医院,已与30余家贵州省县市级医院成立医联体,定期组织专家组到下级医院进行讲座、查房、手术演示指导,同时开展远程会诊,帮助基层医院开展危重症患者诊疗。
“耳鼻喉科在医院倡导医联体建设的大环境下,也不断打磨专科医疗技术,希望能够解决更多医疗难题,并帮助基层医院实现技术提升。”刘兆辉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耿晓坤教授专访 | 北京潞河医院神经介入20年:从技术空白到区域标杆的跨越之路
2025-07-03 -
new山西|从“城里娃娃”到“村里大夫”
2025-05-16 -
new山西|情满“医”途,陪伴让就医温暖如春
2025-05-09 -
new一位手机24小时“不打烊”的“好医生”
2025-04-28
-
王占祥教授: 一位龙头医院当家人的医学使命
2024-04-09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践行仁心仁术的好医生——记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诊疗中心主任田旭东
2024-07-22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创新引领发展 管理赋能医疗 | 信阳市肿瘤医院:求真务实,做好豫南人民的健康守门人
2023-01-06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汪铮:用医术医德给患者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⑦
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