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韩雅玲:强化大健康概念

时间:2017-12-28 15:10:49来源:未知作者:黄晶 阅读: 60527

对话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韩雅玲 

采 访 者:医师报记者 黄晶

image.png

“两年,五大方面,我将全力以赴领导分会做好工作,推动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的发展。”2016年12月21日,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换届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士、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被推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会长。

如今,一年过去了,《医师报》特邀请韩雅玲院士,分享这一年的分会工作历程,畅谈分会的发展、未来规划及人才队伍建设等。

同道的认可是最好的回馈

医师报:您担任会长并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请您谈谈目前分会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绩。

韩雅玲院士:作为“心血管内科医师之家”,心内分会对促进心血管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会成立以来,秉承协会“自律、维权、服务、协调、监督、管理”的十二字方针,弘扬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职业道德,致力于加强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建设和行业自律性管理;维护心血管内科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合法权益;加强国内外、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心血管内科医师考核体系,同时对心血管内科医师进行医学终身教育,提高心血管内科医师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

心内分会每年紧紧围绕“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主题,举办一次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2013年至今分别在北京、西安、沈阳、郑州等4地召开了5次年会,张雁灵会长、杨民副会长、袁亚明副秘书长等协会领导参加会议。

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求真务实,节约办会”的号召,本着会议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与“东北心血管病论坛”、“西京-Mayo Clinic心血管病学新进展研讨会”、“中原心血管病大会”等大型会议联合举行。在保留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对领域相似的专题内容进行了整合提升,并安排了医德人文讲座、基层医院论坛、医患关系维护等体现医师协会工作方针的内容,使得心内科医师年会的内容更加充实,学术交流的平台更加广泛。历届会议参会代表都在4000~6000人之间。

“2018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将于2018年4月5日~8日和“2018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联合在广州召开。多个学组(如基层工作委员会举办“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也每年举办学术会议,受到很大关注和好评。

近年来,心内分会陆续组织开展了“未来之星”临床研究培训项目、“探索”心血管研究基金项目、“健康中国基层行”百市千县精准健康扶贫行动、“共铸中国心”健康关爱、精准扶贫行动、“健康心脏,美好生活”CCCP分会助力世界心脏日活动等,亦获得协会及业界同道的良好评价。

强化心血管医师“大健康”概念

医师报:作为分会会长,您认为分会将来发展的方向或目标是什么?

韩雅玲院士:将来分会发展将继承以往前辈们的经验,继续开拓进取,为心血管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首先,继续做好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建设和行业自律性管理,完善心血管内科医师的培训和考核体系,同时对心血管内科医师进行医学和人文继续教育。

其次,配合中国医师协会总会做好会员发展工作,会员工作是行业组织工作的基础,只有多发展会员并做好服务工作,才能更好地维护心血管内科医师的合法权益。中国医师协会为会员列出了12项细则,将非常具体地为会员做好服务工作;同时总会已和有关保险的专家共同研究,下一步有可能设立会员保险,包括健康保险、伤害保险等,届时分会将进一步跟进。

再次,进一步加强各学组的工作,这是分会工作的基石。本届分会适应心血管病防治需要,又成立了肺血管病、代谢性心血管病以及肿瘤心脏病学三个新的专业委员会,因此,目前心内分会共有20个学组,有诸多专业工作需要各个学组来具体开展。

最后,做好健康普及和公益活动,利用分会和学组的专家优势(目前分会共有1044位分会和学组委员),积极开展健康普及和公益活动,如“健康中国基层行”百市千县精准健康扶贫行动、“共铸中国心”健康关爱行动、“世界心脏日”活动等,强化心血管医师“大健康”的概念,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心血管健康,同时扩大分会在社会和行业内的影响力。

致力解决地区间数量和质量差异

医师报: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源动力。您认为目前我国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的结构、水平和素养如何?

韩雅玲院士: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需要开展,但如何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培训和认证方案,尚需做大量工作。

2011年,第二任会长霍勇教授在职期间,分会进行了全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基本情况调查,全国31个省市25240名心血管医师参与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心血管医师队伍的结构、水平和素养有了长足的进步。经过几年发展,我国心血管医师队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但是,我国心血管医师的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在我国,平均每10万人有1.9位心血管医生,远低于美国的每10万人中5.57名(且美国有更多的全科医生,可承担基层心血管内科医生的工作)。

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开始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培训和专科资格认证,1999年,启动介入心血管医生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尽管从2009年开始,我国也开展了心血管介入医师培训体制(包括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介入和先心病介入),但鉴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基数,培训的心血管介入医师的数量远远达不到需求,且培训质量在不同培训中心存在较大差异。

另外,我国各地区间心血管医师的人数、学历水平、培训经历存在较大差异。如中东部比西部心血管专科医生密集,首都北京尤甚;另外,中东部医生教育背景和学习机会更有优势。如何减少地区间心血管内科专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2年  5驾马车  推进医师队伍发展

医师报:未来,您计划在哪些方面继续推进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发展?

韩雅玲院士:首先,利用分会的学术平台,继续做好心血管内科医师的医学和人文继续教育工作。第二,协助医师协会总会建立和完善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体系。第三,进一步加强20个学组的工作计划的落实,培养更多的心血管内科亚专业人才。第四,做好技术扶贫、健康普及、基层医疗单位帮扶和公益活动,利用分会和学组的专家优势,组织专家多去基层和偏远地区,进行“技术扶贫”和“健康扶贫”,进一步减少地区间心血管医师数量和质量的差别。

最后,领导分会和学组制定更多的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心血管疾病诊治指南或共识,或临床诊治路径等,并进行普及、推广和解读,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血管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防、诊、治水平。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