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徐瑞华:征战世界癌症高地

时间:2019-01-03 12:54:33来源:未知作者:特约记者 林倩倩 黄金娟 阅读: 111305

“回想当年,大家立志选择医学作为终生事业,每个人都清楚这将会是一个充满艰辛、挑战和未知的旅程。今天,我们都未后悔当初的选择,我们都回归了初心。正如 总书记所言,‘我们永远地前行’!正是这份坚守、这份不懈努力的敬业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医术追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如是说。

image.png

我的根  在中国

1988年,21岁的徐瑞华从江西医学院的医疗系毕业后,便留在了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3年之后,出于对事业的不断追求,他报考了中山大学研究生,师从国内化疗界首开先河者之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忠震教授。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徐瑞华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导师身边耳濡目染,视野拓宽了,思维提升了,为未来的治学、从医之道,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2002年,身为副教授的徐瑞华带着强烈的出国深造、学习世界一流肿瘤诊治技术的愿望来到美国,在当时全球最大的癌症中心——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做访问学者。

三年的美国之旅,让他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接触到了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学理念。学业届满,一名美国副教授对他说:“徐医生,我认为你现在对知识的掌握,对临床的处理能力,和我们的副教授没有区别了。你尽可以留下来。”徐瑞华从未动摇。

他说,我的根,在中国。

不仅医病  亦可医心

“务必顺利完成取消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做好系统切换工作,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在国家医改政策的指引下顺利过渡,保障患者利益不受损失,减轻患者费用负担。”2018年7月15日零点,钟声响起,徐瑞华带领中层干部逐层查看病区的系统切换情况,直到日出东方……

日常中,他主动推进分级诊疗与医联体建设,携手12省50余家医院组建国内规模最大的肿瘤专科联盟。

他常说,学科兴则医院兴,学科强则医院强。徐瑞华抓住学科建设的龙头,促进科技创新,引领医院发展,以依托大平台、承担大项目、组建大团队为抓手,着力建设6大基础临床研究支撑平台,夯实科学研究根基,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以创新成果质量和社会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考核与绩效奖励体系。

近年来,在徐瑞华的带领下,中心稳居国内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复旦大学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排行榜前三甲(肿瘤学)。

作为国内第一家将钢琴放进大厅的医院,很多音乐发烧友、音乐学院的学生常以志愿者身份赶来为患者演奏,让医疗的紧张感化解于无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云诊室,优化就诊流程,让患者少走弯路、少跑路;医生们查房衣着整齐,与患者之间的“友情”更打动人心。这是徐瑞华借鉴回国的“人文关怀”!

除了精湛的医术,徐瑞华还将医院营造成为亭台楼阁的花园——心理舒缓室悠然阁、诊室山水画作,鸟语花香,遍植花草,音乐悠扬……不仅医病,亦可医心。

攻坚克难  激荡创造伟力

徐瑞华极少有休息时间,作为消化系统肿瘤领域学科带头人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引领者,他在消化系统肿瘤诊疗体系建立、药物临床研究、转移耐药机制探索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可用于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DNA甲基化分子标志物,提高了早诊率和预测准确性;首次创建了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及二线治疗新方案,建成了全程治疗新体系;率先完善了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疗策略,显著延长了生存期。

“我们中心的目标非常高远,立足在世界最大的湾区,要有雄心和气魄,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心定能一步一步征战癌症高地,要成为世界顶尖的癌症中心,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希望大家共同为实现健康中国而努力奋斗。”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作为院长和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一直在激荡创造伟力征服癌症的行进之路上。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