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湘友:为百姓守住生死之门
医界丰碑·改革开放40年
24 小时坚守岗位,一次次将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新疆危重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湘友教授,始终将“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医疗宗旨记在心里、用在手上,以身作则,朝督暮责,带领团队,用精湛的技艺和无私为民的大爱精神,谱写生命的赞歌。
用责任和爱心打造温暖的ICU
领先西北、作为新疆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ICU,为新疆各族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西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成绩的背后是责任、爱心和汗水。
这是老百姓最不愿意打交道的科室。ICU大门被认为是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的“生死之门”。而于湘友教授坦言,在这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爱和治疗技术会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包括集中最优势的人力物力,最先进的理念,贯彻落实医疗的核心制度,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服务,日日夜夜坚守,用责任和爱心为老百姓守住“生死之门”。
ICU,是温暖的。
用精湛技艺和先进设备守住生死之门
进入ICU的每一名患者病因各不相同,但病情均有共同之处——都处于死亡的边缘。于湘友教授表示,目前,科室已拥有较为完善的重症医学团队和“高精尖”技术设备,他们不断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用责任和义务当好生命线上的“守门员”。
如今,科室在各省、市、地州形成了网络,除了信息化、网络化,还有很多的医联体,大家相互携手,形成救治体系,为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救治提供保障,解决了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整体抢救成功率超过90%。
在ICU,免不了会有生命黯然止步,默默离去,于湘友教授致力于让患者有尊严的离去,也是ICU医护人员崇高的责任和敬重生命的精神。
走遍全疆推进“爱的传递”
人体器官捐献是拯救他人生命的高尚行为,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崇高体现。多年来,作为新疆危重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湘友走遍了新疆各地,专注于科普宣传器官捐献知识,引导更多人了解器官捐献知识,呼吁更多人加入器官捐献的行列中。
“人去世了,如果器官能够在别人身上活下去,是不是也表明他还‘活着’,而且做了一个最大的善举,温暖了人间,这是爱的传递,爱的奉献,所以,我们要用真实的故事来感动人,这是完全自愿的、无偿的捐献。”
此外,于湘友依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辐射全疆众多医院的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网络医院,承担着重症远程诊疗工作,承担了公立医院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践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一路走来,乘风破浪……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耿晓坤教授专访 | 北京潞河医院神经介入20年:从技术空白到区域标杆的跨越之路
2025-07-03 -
new山西|从“城里娃娃”到“村里大夫”
2025-05-16 -
new山西|情满“医”途,陪伴让就医温暖如春
2025-05-09 -
new一位手机24小时“不打烊”的“好医生”
2025-04-28
-
王占祥教授: 一位龙头医院当家人的医学使命
2024-04-09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践行仁心仁术的好医生——记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诊疗中心主任田旭东
2024-07-22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创新引领发展 管理赋能医疗 | 信阳市肿瘤医院:求真务实,做好豫南人民的健康守门人
2023-01-06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汪铮:用医术医德给患者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⑦
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