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五四青年节| 青年医师,你所有的困惑,这里都有答案

时间:2019-05-16 15:40:05来源:未知作者:尹晗陈惠黄玲玲 阅读: 156571

“临床工作很忙,没时间做科研,怎么办?能不做吗?”

“我一直在坚持做科研,但是没有突破性进展,怎么办?该放弃吗?”

“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做一些琐事,没有进步,也看不到回报……”

“什么是成功?我的字典里似乎没有这两个字”

……

100年前,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39年起,5月4日被定为中国青年节。在第80个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医师报》联合“呼吸空间”,针对青年医师普遍面临的职业生涯规划、临床工作的压力、科研工作的取舍等问题,采访了8位专家,他们有的是已有建树的资深老专家,有的是正处于上升期的中青年专家,让我们听听他们如何以自身经验,为广大青年医师答疑解惑。


我是一名刚刚步入工作的青年医师,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既憧憬又担心,我该如何规划我的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周新教授:

image.png

在医疗方面,青年医师首先要在临床工作当中,真正走到患者的床边去。患者各不相同,病情千变万化,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定要多进行临床实践,多积累经验。

其次,青年医师一定要选择一个研究的方向。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疾病都掌握得非常好。对于三甲医院的青年医师来说,在掌握一般的诊疗经验、知识的同时,也要认准一个亚专业,给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方向。没有方向,将来的发展就会遇到瓶颈。而基层医院的青年医师则要做好基层的工作,把常见病诊疗搞好,把慢病患者管理好,这些往往是大医院做不到的事情。

最后,青年医师也要去做一些基础研究。对于三甲医院的青年医师来说,不做基础研究,没有“国自然”基金,没有省、市一级的科研课题,将来晋升就会遇到问题。而基层医生也可以开展包括慢病的管理在内的临床研究,同样可以写文章。一个又会看病,又会搞科研的医生,才会得到最理想的发展。

临床工作很忙,没时间做科研,怎么办?能不做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孙永昌教授:

孙永昌.png

我认为,青年医师不应以临床工作的压力为借口不去做科研。笼统地讲,科研有临床科研和基础科研之分,我们并非要求所有的青年医师都要到实验室去。事实上,我国的临床资料是非常丰富的,青年医师可以把我们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或者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疾病,对患者进行规范的管理和随访。这些工作都会对临床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会取得非常有意义的临床研究成果。

当然,想要进步、发展,就势必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随着青年医师的成长,职称也会随之提高,等到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后,临床的工作就会相应地减少,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开展科研工作。如果能够带教研究生,甚至做一些实验室的研究都是可行的。所以,青年医师如果认为时间不够,那就要拿出业余时间去开展科研工作。

我很想做科研,但是现在要做临床工作,还要做科研工作,经常感到工作和生活上都有压力,甚至因此而焦虑,如何调整这种心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宋元林教授:

宋元林.png

如今,青年医师的负担比较重,尤其像8年制的学生,等他们做完专培,年龄已经不小了,不仅临床工作压力很大,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活压力。但我希望青年医师在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科研也a千万不要放松。好不容易博士的时候打个基础,一旦放松,过了3、4年以后,就很难再把原先的功夫捡回来。

我希望青年医师能在体力充沛的时候,把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全部抓好,临床是立身之本,科研是自我提升的通道。在三甲医院,尤其是教学医院,光会看病是不够的。因为到了一定年龄,青年医师又会面临晋升的压力,没有在科研上的投入,又怎么会有升硕导、博导的课题?

先苦后甜,我希望青年医师的生活越过越优雅,而不是越过越焦虑。比如到了50岁左右,你就要带学生,培养团队;这样到了60岁快退休的年龄,看到一个团队在你的培养下成长起来,会感到很欣慰,也一定会有所建树。

当然,每个人想法不同,专长也不同。对于特别喜欢临床工作的青年医师,我也是非常鼓励的。我会让他们放手去做,去学习、引进新技术,甚至组建自己的小团队。如果你写文章不那么顺手,完全可以把样本收集起来,专门配一些人去写文章。我鼓励并希望人尽其才,让青年医师去做他们擅长的工作,同时对那些有潜能的年轻人,激发他们的潜能并持续下去,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

我在博士期间已经做了一些科研工作,毕业后进入临床,面临着繁重的临床工作,我该如何坚持科研并有所突破?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钟小宁教授:

钟晓宁.png

如今,医院都希望青年医师能够马上应对临床工作。所以更倾向于招临床型的研究生,科研型研究生的比例则越来越少。哪怕青年医师在博士期间科研做得再好,毕业后也一样会面临繁重的临床工作。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做好科研,确实是很多青年医师面临的问题。

我认为,临床的工作和科研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密不可分的。青年医师可以临床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做和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

同时,年轻医生也要学会借助团队的力量。现在医学界在科研上取得重大突破,往往是一个团队、一个科室、甚至一个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科研道路上,千万不能单打独斗。

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做一些琐事,没有进步,也看不到回报……

上海市肺科医院  

徐金富教授:

徐金福.png

青年医师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也不能把困难看得太大。如果青年医师每天都在考虑生活压力、晋升压力,就一定无法进步。我认为,只有把这些问题放开,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每天都对自己进行一点提升,才会从同龄的医生中脱颖而出。这时,你所面临的压力也会迎刃而解。

同时,青年医师还要有一种只问付出,不计回报的精神。现在很多青年医师都会纠结“我做了这项工作之后,会得到什么好处,会得到什么回报……”我经常会为他们树立起一个信念:你所做的工作一定会在将来有所回报,只要是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是自然淘汰的法则,努力付出的人,一定会有回报。

当然,付出后所收获的回报没达到预期也是有可能的。这可能是由于你的努力不够,也可能是你努力的方向和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共同决定了这样一个结果。这就需要我们的青年医师既要有努力预期,也要有自我满足的心态。

我非常想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但现在工作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感觉自己的状态非常不好,求安慰……

上海市胸科医院  

孙加源教授:

image.png

年轻人都想做事,但更重要的要善于做事,收获好的结果。

当前有的年轻医生感觉工作压力大、加班多,这些在所难免,但我们更应转变思路,将压力化为动力。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日积月累,坚持如一,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去努力,终有一天可以得到质的飞越,形成人生宝贵的财富,从一名青年医师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所有的努力都是你成功的砝码,直到质变飞升。


我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常常遇到问题,却总是不好意思跟导师说,也没机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熊维宁教授:

image.png

医学生在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焦虑,在硕士阶段,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对完成学业的焦虑。特别是当实验、科研工作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困惑、迷茫,而博士阶段则会面临将来的毕业、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带教老师,一定要关心学生的状态、回应学生的诉求、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此,我们不仅会在每周一次的组会上,召集学生汇报上一周的研究成果、提出发现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下周要做哪些工作;还会针对学生在工作、生活中碰到一些问题进行解答。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渠道,让他们有机会向老师们说关于学习、生活的种种困惑,老师们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特别羡慕那些能站在讲台汇报科研成果的同龄人,也特别崇拜那些专科领域的大咖,感觉他们特别有成就。我如何才能成功,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  应颂敏教授:

image.png

不管是个人发展,还是学科发展、行业发展,都有相似之处。比如,我们团队在沈华浩教授的带领下,在哮喘机制的研究方面,30年如一日,一直深挖下去,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我相信一定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曾经有一篇文章提到:成功的秘诀并不在于你的智商、情商有多高,而在于坚持。只要坚持下来,成功自然就会来。我常对我的学生讲,人生就像是在跑一场马拉松比赛,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大部分人都会因为无法坚持而退出了比赛。但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不管你跑得多慢,最后都会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