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段降龙:执着的从容

时间:2019-05-09 10:39:25来源:未知作者:史郁松 阅读: 136818

image.png

2018年10月,一篇名为《希望站在绝望的头顶上微笑》的文章引起了关注。88岁的作者是陕西省一位老作家,此番撰文专为感谢主刀医生段降龙,通过2次救命的手术及时解除急性肠梗阻之患。“判断精准、当机立断、认真负责、医德高尚,从死神手中把我抢救了回来”——寥寥数语,情形立现。

执着而笃定,“入戏”却从容,陕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医务处副处长段降龙教授拥有着这样一颗平凡而又不同的医者之心。

好的外科医生=内科医生+手术刀

段降龙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外科医师等于内科医师外加一把刀”,这是他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中国骨科领域奠基人之一方先之教授也曾说过:“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不能单纯是个手术匠,而是能拿手术刀的内科医生。”段降龙正是一位这样的医生——新生儿科、小儿外科、心脏外科、普通外科构成了他职业生涯的四个阶段。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智力伤残、死亡的主要原因,若发生窒息的新生儿缺氧超过2 min即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实施气管插管是改善新生儿缺氧的必要手段,而这十分考验医生的技艺。

那时的陕西省人民医院刚刚开始组建新生儿科,遇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有人推荐了西安交通大学普通外科在读博士段降龙,由于他气管插管技术好、速度快,便被新生儿科的张主任邀请到科室帮忙,乐于助人的他二话没说,一头扎进新生儿科的工作中。1年后,在段降龙的协助下,新生儿科的“摊子”终于撑了起来,段降龙也在机缘巧合下,留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工作。

20余年间,段降龙因医术得到信赖,因医德得到敬重。有患者家属称颂他是医者典范、道德楷模;有患者称从段降龙团队身上看到了医者止于至善的境界;还有患者称段降龙勇于担当、成竹在胸,让自己得以重生!

把看到的、学到的、做过的一切都带回祖国

时光回到2009年,段降龙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法国亚眠大学医学院中心医院普通外科和小儿外科学习。

“手术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重要的收获,包括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把握,医院感染的防护及对新技术应用等……法国之行,不仅是一次学术之旅,更是一次信心之旅。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中国人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要让更多人听到中国的声音!”段降龙这样总结那次经历。

学习期间,段降龙孜孜不倦地往返于普通外科和小儿外科手术室之间,每一次参与手术的机会对他来说都弥足珍惜。每天回到宿舍,他都要通过录音记录学习心得体会,最终把看到的、学到的、做过的一切带回了祖国。

在飞机上俯瞰秦岭山脉时,段降龙感慨道:“家乡,我回来了!”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万千事

201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段降龙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榆林市第一医院挂任院长助理职务。段降龙还没到当地,这一消息就在患者中传开了,一台台手术,一次次接诊,让他无法离开患者回家。

“挂职虽有期,为患者服务却没有期限!”繁重的业务管理和手术任务,令他不能关心1岁多儿子的成长,即使西安的儿子肺炎住院,对段降龙来说只能抽空看一看视频,听儿子叫一声“爸爸”。对家庭的愧疚换来的是陕北父老乡亲重获健康的回报。

2014年,段降龙进行临床工作的同时兼任医务处副处长,这是他对自己的又一次挑战。“医院质量管理重于泰山!医疗质量出了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医务处的工作,让段降龙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心系患者的他时常牺牲休息时间,将手术安排在下班后或周末已成家常便饭。

一天早晨,妻子复述他昨夜的梦话——“你是新来的患者吗?住几床?”“早些完善术前检查,争取早点手术……”戏谑道:“太入戏啦,梦里都在工作!”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万千事,”段降龙时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我们都应该在有限的时间与生命长河中发掘自身最大的潜力,满怀热忱地,努力地为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以尽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天职!”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