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荚卫东:患者家属放弃 我不放弃

时间:2019-12-03 11:27:32来源:未知作者:蔡增蕊 阅读: 136375

“即将博士毕业时,我向导师汤钊猷院士提出两个请求。一是请他到安徽省给青年医师讲一堂关于如何做科研的课;二是请他把我推荐给范上达院士,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做访问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荚卫东教授说,“汤钊猷院士和范上达院士两位恩师培养了我的科研和临床能力,也改变了我的执医生涯。”

 

荚卫东.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  荚卫东教授


2012年,一位凝血功能异常的肝癌患者慕名找到荚卫东。患者刚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是28秒,经治疗后降至正常。中秋节那天,荚卫东运用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学到的精准肝脏外科技术,对患者进行了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术后当晚,患者病情平稳,引流管有少量带血液体。次日开始,患者的出血量增多,即使大量输血也难以维持正常生命体征。时值国庆节期间,荚卫东调动所有资源,临时采购止血药物、寻找血液、请多学科专家会诊参与抢救。


他在医院守了四天四夜,患者病情仍未见好转。然而,患者家属的意志早已崩溃,按照当地风俗,他们打算放弃治疗接患者回家。荚卫东却坚决挽留,他对患者家属说,“再抢救一下,如果到第五天还是不行再接回家!”。第五天,奇迹出现了,患者出血停止,血红蛋白上升,凝血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经过救治,患者终于康复出院,且随访7年肝癌没有复发。该患者的救治过程作为特殊的病例在国内多场学术会议上介绍,发表在2016年第2期《实用肝脏病杂志》。“后来,他们家人只要来我院看病,即使是内科的病,也要来找我,说是我给了患者第二次生命。”荚卫东笑道。


不仅是临床救治,在临床科研方面,荚卫东也完成了转型和升级。他将在香港学习的精准外科技术与内地临床实践融合,积极开展精准肝切除治疗肝癌,并参与十余项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制定。同时,他将科研方向从基础医学转向肝癌转移复发的相关研究,提出“防微杜渐”,聚焦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术后多学科治疗策略,并参与《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等指南的制定。


2007年,荚卫东建立了全国首家普通外科无痛病房、肝脏外科加速康复外科(ERAS)病房,他执笔撰写的《肝切除术后加速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成为唯一在国内外发表的ERAS相关的专家共识,引领了全国肝切除术后ERAS的发展。在200多家医院宣传ERAS理念时,荚卫东介绍,“ERAS可以有效减少外科手术对患者带来的创伤和应激,促进术后康复,最大程度地节省医疗资源。”


责任编辑: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