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老年医学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上接第18版)

时间:2020-04-14 16:37:54来源:未知作者:黄晶 阅读: 99549

学术论坛·防治篇

清宫代茶饮与中老年疾病防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刘龙涛

茶作为药物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称为“苦菜”,列为上品。中药代茶饮,它是指将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仅选用数味中草药煎汤或以沸水冲泡数分钟后,像喝茶一样饮用。

在清朝宫廷中,代茶饮备受推崇,文献记载,“太医给溥仪诊脉时,还得跪在地上,诊毕即使没病,也要开一个方子,叫作‘代茶饮’”。这充分体现了清宫太医将中药代茶饮用于保健养生、预防疾病的“治未病”理念。

清代宫廷医药档案中的许多中药代茶饮,如菊楂代茶饮、首乌代茶饮、洋参强心茶等。代茶饮使用方便,作用持久,且无呆滞中焦脾胃之弊端,适于长期饮用,故可作为中老年人养生保健或慢性病的调治方法,亦可用作其他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近40年来,在传统药茶基础上,中医学者们研发了大量疗效卓著的茶方茶剂,如陈可冀院士曾带领课题组对出自《太医院秘藏丸散丹膏方剂》珍本的“仙药茶”进行了针对高脂血症的初步研究,研究证实,其在调脂、降浊等方面具有优势。

另外,陈可冀院士还以苦丁茶为主药,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凝练出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有效方剂——清眩降压汤。临床及基础研究均显示出良好的降压疗效。

在今后进一步研究过程中,应加大基础研究如药学、药效学力度,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

image.png

“五大证型”辨证阿尔茨海默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胡晓灵   赵翠霞

image.png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老年人较多发的一种疾病,病程通常是8~10年。我国现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痴呆症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约占2/3。

笔者211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女性126例,男性85例。研究发现,中医证候分布由高到低为:痰浊阻窍证、髓海不足证、瘀血阻窍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五组证型的分布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且男性、女性都以痰浊阻窍证多见,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证实,血压会影响五组证型的分布(P<0.05),而不同证型间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无差别(P>0.05)。

益智痴呆方是国医大师沈宝藩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经验方,其功效为补肾化痰,活血通窍,主要药物为熟地、益智仁、远志、菖蒲、郁金等。

动物实验结果提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使用益智治呆方治疗后,显著降低了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同时降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水平。益智治呆方有利于缓解β淀粉样蛋白带来的神经毒作用,从而丰富老年性痴呆症中医药治疗的认识,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帕金森病属风象  从肝肾论治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文明

image.png

我国65 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有300多万,约占全世界帕金森病患者总数的1/2,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历史悠久,从《黄帝内经》开始,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发挥其作用,服务于临床。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颤证”范畴,《黄帝内经》早已认识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并阐明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在中药的选择上要重视熄风和虫类药物应用,创新治疗思路和方法,同时配合针灸、推拿、康复等多种方法,发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特色优势。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治疗上在改善运动症状的同时,要重视非运动症状的治疗,遵循首辨阴阳、次辨虚实、三辨寒热、四辨痰瘀的诊疗思路,遣方用药,方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帕金森病在早期获得诊断后,要积极采用中医措施,尽早开始全程干预。

中医药在早期治疗中起主导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或延缓典型临床症状的到来。

在中期,中医药发挥核心作用,不仅能明显改善运动症状,对非运动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在晚期,中医药可发挥协同作用,将中医药补益气血、填精益髓、补虚固本等治则治法应用于临床,从而达到保护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减轻多巴胺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挥减毒增效的协同作用。

学术论坛·循证篇

真实世界研究

更适用于中医药的评价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刘建平

image.png

循证医学: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真实世界研究:通常样本量相对较大,典型的代表方法为比较效果研究(CER),即通过比较各种医疗措施的获益和风险产生证据并综合证据,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测某一病证以改进医疗服务的研究。

CER的模式更适用于中医药的评价研究,原因在于任何单一的医学模式都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患者的认知和观点受社会人文特征的影响,往往具有明显的就医取向和偏爱,而中医诊疗过程具有复杂性,体现整体观和动态调理的特点,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评价。

真实世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实用型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含注册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观察以及横断面调查。其特征包括为某一特定的临床决策或政策决策提供依据,能够比较至少两种手段或干预措施,可以在亚组层次描述结果,针对对现实世界人群中测量获益,可以使用恰当的方法和数据资源。

医院信息系统

助力真实世界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谢雁鸣

image.png

真实世界证据是从传统临床科研以外的多个数据集中挖掘出的信息,涉及的数据集有电子病历,医保理赔,疾病登记库等。基于观察性研究设计的真实世界研究,往往不局限于特定人群和研究周期,可以更广泛的探索干预措施的疗效。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在真实世界下借助大数据,而医院信息系统(HIS)是大数据的可靠来源。HIS涵盖了医生诊疗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具有海量数据、数据真实性高、模块化结构可扩充性好、多维度信息、获取周期短、研究周期短的特点。

HIS数据库挖掘属探索性研究阶段。临床研究具有多阶段,长周期的特点。临床研究通常表现为针对某一临床问题持续许多年的不断研究,不断推进,循序渐进的过程,HIS数据库的挖掘处于至关重要的探索性阶段,挖掘的高信号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HIS大数据是决策:从拍脑门到证据链决策的开端。通过动态信息收集、智慧的现状分析以及数据库参考,充分释放和利用海量数据资源中蕴含的巨大价值,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辅助决策,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准确定位,可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化。

HIS分析有助于使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明晰化,对后期的基础机理研究更加精准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形成证据体系等的基石,不断解决中医药研究中的困惑。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