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体重管理新思路 两份权威专家指导意见即将重磅出炉
多维评估体系助力精准用药,体重管理门诊建设将迎来全流程指导
在近期举办的首届NNOU肥胖症论坛上,权威专家、跨学科团队及行业伙伴共同见证了《体重管理门诊建设专家指导意见》(2025年版)与《减重药物临床多维评估专家指导意见》的推进。两份专家指导意见预计将于近期正式发布,有望推动减重治疗迈入科学可评、体系共建的新阶段,为体重管理的可持续、规范化发展注入坚实动力。
参会专家共同见证《体重管理门诊建设专家指导意见》(2025年版)与《减重药物临床多维评估专家指导意见》的推进
其中,《体重管理门诊建设专家指导意见》(2025年版)囊括门诊设置、规范化管理、多学科诊疗等六大模块,旨在构建标准化、个体化的服务体系;《减重药物临床多维评估专家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六维评估体系”,涵盖减重获益、健康获益、安全性与耐受性、指南推荐与证据等级、可及性与依从性、体重综合管理应用六大模块。
突出“标准化、多学科、个体化”,为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提供全流程“路线图”
目前,中国成年人肥胖人群比例为16.4%,已达1.82亿[1],肥胖症与200余种疾病密切相关,肥胖人群中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和脂肪肝等并发症患病率分别高达14.6%、37%、40.2%和81%[2],且90%的肥胖者至少存在一种并发症[3]。
然而,只有40.8%的肥胖症患者在过去5年中与医疗专业人士(HCP)讨论过自己的体重或谈论过减肥[4]。究其原因,患者通常认为控制体重是自己的责任,忽略专业干预与诊疗,更没有意识去早期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旨在积极有序推进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为肥胖症患者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强调:“科学化诊疗体系与规范化体重管理门诊建设亟待加速。”为了帮助临床多学科专家更高效地建立标准化、同质化的体重管理门诊,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制定《体重管理门诊建设专家指导意见》(2025年版),覆盖从门诊建设到诊疗落地的全流程,突出“标准化、多学科、个体化”三大特点,为肥胖症治疗领域体重管理门诊的建设提供了权威且系统的实践纲领。
减重目标的设定与减重药物的多维评估:全面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是关键
“针对普通成年人,正常体重的理想目标即BMI(体重指数)要到24 kg/m2以内,而超过24 kg/m2就已经是超重示警需要引起关注,超过28 kg/m2就已达肥胖程度“谈及减重目标的设定,纪立农教授给出了明确的数值。同时,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目标:每个月体重下降3%到5%,逐渐趋近理想目标。作为专业医生,除了体重降低以外,对于超重/肥胖症或出现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减重治疗的目标是为了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及改善疾病预后,全面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明确了目前在我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的五种药物,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亟需更精准的多维评估标准应用在临床实践。
首部《减重药物临床多维评估专家指导意见》由多位体重管理专家结合先进科学的体重管理理念、有力的循证证据、丰富的减重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编撰而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指出:“结合每个减重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从多个维度考虑,给出合理的处方。如:至少在10%以上的减重幅度、合理的减重速度、解决肥胖的合并症问题,同时又确保治疗方案安全、副作用小,能够被长期使用,有大量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即将推出的多维评价标准将填补国内肥胖症诊疗精准用药空白,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参考文献
【1】Zhao Haiwei, et al. EPH55,Nov. 2022, ISPOR Europe 2022
【2】Koskinas KC, Van Craenenbroeck EM, Antoniades C, et al. 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 ESC clinical consensus statement. Eur Heart J. 2024;45(38):4063-4098
【3】指世界肥胖联盟(WOF)研究工作组中,针对中国肥胖流行情况进行研究和数据披露的小组
【4】Linong Ji MD, et al. Perceptions, attitudes and barriers to effective obesity care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obesity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China: The ACTION-China study. Willey. DOI: 10.1111/dom.15837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聚焦体重管理新思路 两份权威专家指导意见即将重磅出炉
2025-05-24 -
05-232025
治疗间隔延长至4个月!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迎来新选择
-
new如“悦”而至 中国“达”案,鼻部疾病靶向生物治疗学术研讨会于成都举办
2025-05-19 -
new院内外同治 多学科协同控糖,国际前沿新技术iCGM助力糖尿病管理
2025-05-19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