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堆积“斑块垃圾” 专家喊你“打扫清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在体检报告中发现自己得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此许多人发问,什么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种斑块是怎么来的?哪个年龄段的人群最易发病?斑块严重时有什么样后果?日常生活应如何防范?对这些让人困惑和担忧的问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田野教授给出了科普解读和合理化建议。
颈动脉血管斑块,危害几何?
对动脉粥样硬化最直观的认识,就像是动脉内的管壁上沉积了蜡块一样的脂类物质,其病理外观呈黄色粥样状,因此叫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血管中的“垃圾”,这样的斑块容易堵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等部位,造成大脑缺血缺氧等急症。如果颈动脉断流的“河道”不能及时清淤,极可能酿成脑组织不可逆转的损伤,人体就会出现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且致死和致残的几率极大。在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约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诱发的,脑梗死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国最高。
一项权威的慢病前瞻性研究分析显示,我国约有1/3成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必须引起警觉。田野教授解释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颈动脉病变的表现,成因比较复杂多样,年龄大于60岁、有长期吸烟史,且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均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杀手”。从年龄分布看,颈动脉斑块随岁数增长而“水涨船高”。在30-39岁的年龄段,仅6%有斑块;40-49岁的年龄段,21%有斑块;50-59岁的年龄段,41%有斑块;而在70-89岁的人群中,63%以上有颈动脉斑块。大量流调数据表明,约2/3的脑梗与颈部动脉狭窄脱不了干系。
血液短时间“断供”会咋样?
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因此颈动脉斑块的进程也逐步递进,分成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形成期及继发性病变期(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及动脉瘤形成)等4期。田教授介绍,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一般分为可调控和不可调控等两种因素。后者如年龄、性别和遗传等因素,无法人为改变;前者包括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代谢综合征、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等9种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的生成关系密切,其中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四高”危害最烈,至少将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提升至少30%。
田野医生的经验是,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小,狭窄率小于50%,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若狭窄严重,患者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就会显现。最重要的是,斑块的危害取决于其“稳固”的状态。当斑块不稳定或破裂时,由此产生的血栓就会像酥松的墙皮一样脱落下来,随血流堵塞脑部。《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50-75%的脑梗与颈部动脉狭窄脱不了干系。2021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存在是卒中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概率分别为142%与95%。假如血液“断供”8分钟,就将使大脑严重受损,带来失明、失语、半身不遂等可怕后果,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脑梗”、“脑中风”,如果时间再长一些,甚至会致脑死亡。
一旦确诊,必须早期积极干预
目前,作为筛查脑血管病的简单便捷手段之一,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在我国已经普及到县乡基层医院,常常被安排在体检套餐中。田野教授告诫说,当彩超报告一旦提示有颈动脉斑块时,患者就必须重视起来,及时寻医问药,并学会干预和管控。
首先要定期检测。田教授建议,斑块的一些高危特征可以帮助预测病人同侧脑卒中的风险,能及时发现斑块是否处于“正在进行时”,并有助于评估斑块稳定性。中年以上男性,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及绝经后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特殊人群,每年最好查一次颈动脉超声,必要时配合头CT检查,以确定有无狭窄及斑块。
二是积极干预危险因素。田野教授建议,颈动脉斑块合并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小于140/90毫米汞柱,倘若可以耐受,宜尽可能控制在小于130/80毫米汞柱;糖尿病病人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对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可适量补充叶酸。
三是强化血脂管理。他汀类药物是血脂管理的核心。现有研究表明,利用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0毫摩尔/升以下,多数斑块将不再继续增长;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5毫摩尔/升,大多数富含脂质的动脉斑块将会逐渐缩小,让斑块变得更“硬”和更结实,并不易破溃。
四是抗血小板用药。当斑块破溃时,抗血小板药物就会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激活纤维蛋白,从根源上扼杀血栓的“萌芽”,田野医生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50 毫克/天)。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用阿司匹林有诱发斑块内出血的可能性,因此要严格把握阿司匹林的适应症,对于没有斑块破裂风险的人,不要随意口服阿司匹林。
五是手术干预。绝大部分颈动脉狭窄病例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且影响到大脑正常血液供应时,才需要进行评估,决定是否手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戒烟限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在及早诊治的同时,生活中也要学会有效地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田野教授开出的健康处方是:首先在吃的方面,要改善饮食结构,宜采取低盐低脂食品,少吃含饱和脂肪的红肉,严格限制食物中糖分的摄入,尤其是对血糖异常的人。可适量进食一些可能对养血管、防斑块有益的东西,诸如黑木耳、生姜、大蒜、洋葱、鱼类、绿茶、荞麦、玉米、海带、香油等。还要坚持适量且有规律的运动,控制体重。
对瘾君子而言,必须戒除吸烟酗酒的坏习惯,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因为吸烟、饮酒不仅能引起动脉损伤,还可诱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加快颈动脉血管斑块“沉积”的速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022025
甘肃省人民医院举行“光荣在党50年” 纪念章颁发仪式
-
new首届马銮湾肿瘤内科学术大会暨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内科开科周年盛会圆满收官
2025-07-01 -
new甘肃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荣获首届甘肃省康复医学会科普大赛二等奖
2025-07-01 -
07-012025
甘肃省人民医院成功举办“免疫时代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专题学术交流会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