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BS新技术将痉挛性斜颈“正”过来
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手术,简称DBS)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项神经外科新技术,通常用来遏制中晚期顽固性帕金森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朱敏伟在黑龙江省最早开展这项DBS手术,迄今已为130余例帕金森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在此基础上,他还踔厉奋发,勇于探索,率先将DBS技术拓展到药物难治性癫痫、梅杰综合征、特发性震颤和痉挛性斜颈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创造了全省多项“第一”的好成绩,为许多绝望的病人点燃了“希望之灯”。
李女士患的是啥怪病
今年50岁的李女士,2年前开始得了一种怪病,自己的脖子连同头部好像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暗中操控,颈部肌肉总是不由自主地收缩,并往右侧扭转和倾斜,根本无法控制;同时还伴有肩部剧烈的疼痛感和酸胀感。最初她和家人以为只是疲劳过度,休息几天就能纠正过来。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窘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变本加厉,脖子越歪越厉害,只能不断地靠外力来“纠偏”,以至连走路都异常艰难,一不小心就会撞到东西。李女士倍受打击,四处寻医问药,最后被确诊为痉挛性斜颈。
诊断明确后,李女士遵照医生建议,每日坚持服用镇静催眠类、抗胆碱能等类药物,并定期注射肉毒素,但收效甚微。之后不久,她辗转于多家医院,陆续接受了神经切断、肌肉切断术,甚至开颅做了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这几次手术在李女士的颈部留下了三道不同长短的疤痕,然而术后颈部仍然向右侧屈,没有任何好转。半年前,她在家人陪同下住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诊医生朱敏伟副教授详细分析了她的病史,认为植入脑起搏器有望解决这道难题。在征得病人和家属的同意下,朱敏伟团队为她实施了黑龙江省首例斜颈DBS手术。结果术后6个月,经过一段时间的电刺激和参数的调整,不断对其神经核团功能做出调节,患者“右倾”的脖子终于被“扶正”了,完全恢复了正常水平,让原本郁郁寡欢的李女士重拾起人生的自尊和信心。
“歪脖子”的成因是什么
朱敏伟副教授解释,痉挛性斜颈,老百姓俗称“歪脖子”,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以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颈部运动和姿势异常为特征,表现为一侧颈部肌肉产生挛缩或颈椎发育畸形,诱使患者头部歪向一侧,同时还有程度不一的颈部活动受损。其中先天性肌性斜颈多见于小儿,是由于一侧颈部胸锁乳突肌纤维、挛缩酿成的;而痉挛性斜颈多见于成人,是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定为一种锥体外系疾病,意思是是颈肌受到中枢神经异常冲动引起的不可控制的痉挛或阵挛,从而使头颈部向一侧痉挛性倾斜扭转,继而带来了多动症状和姿势异常。
痉挛性斜颈不仅给病人造成难看的姿势和肌肉、骨骼的疼痛,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能力;而且由于久治不愈并破坏正常外貌,让患者十分痛苦,倍感焦虑和抑郁。朱敏伟指出,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皮层-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抑制性神经元功能紊乱有关,目前认为是一种“神经网络功能障碍疾病”。流行病调查显示,痉挛性斜颈的人群已绝不在少数,其发病率约为9/10万,好发于30-40岁左右,女性的发病率通常是男性的1.5-1.9倍。绝大多数病例为特发性,约有12%的病例呈现家族遗传史。
DBS证实疗效长期持久
朱敏伟医生介绍,根据痉挛性斜颈累及不同的肌肉,可分为侧倾、旋转、前屈、后仰等4种类型(如下图1)。当前对抗痉挛性斜颈的手段主要有三大“法宝”:一是用药干预,但迄今尚无特异性药物,只能缓解部分症状,整体疗效不佳,且长期服药所致副作用甚大,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二是局部向受累肌肉内注射肉毒素,来降低肌张力和缓解痉挛,而疗效只能维持3-6个月,此后需重复注药,后期因产生抗药性使肉毒素失效。三是施行周围神经切断和肌肉切断术、硬脊膜下脊神经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等外科手术,前者术后容易伴发侧枕部皮肤麻木、肩痛等不良反应;后者经常酿成同程度转颈、耸肩无力、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图1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表现
与上述疗法相比,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已经取代神经毁损术和选择性周围神经离断术,成为顽固痉挛性斜颈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朱敏伟医生解释说,术中向脑内神经核团植入电极,电极末端触点释放电子形成电场(图2),使神经网络的可塑性发生变化,让斜颈患者收获长期“红利”。实践证明,DBS具有可逆性、可调性、微创性的技术优势,远期效果肯定。国内外研究显示,脑起搏器的疗效能可维持在10年以上,乃至更久;国外学者也报道植入DBS对于斜颈症状的改善率高达60-70%左右。
图2 脑起搏器工作示意图
如何保护脖颈有“攻略”
对于长期受痉挛性斜颈困扰的病人,朱敏伟建议在疾病初期或接受手术之后,需要尽早开展康复功能锻炼。具体方法为:一是让患者站在镜子前,主动或由他人协助将头部转到正中位置,为了防止头部不由自主地倾向一侧,卧床时要在头部两边垫上软枕或沙袋,将头部固定好,必要时可用颈托来固定;二是选择一把带靠背的椅子,让患者背部挺直,靠在椅背上,双腿略外展,双手轻放于大腿上,练习稳妥端坐。三是站在患者背后,双手将其头部尽可能转向健侧并保持中立位,直到不能耐受为止,每次训练3-5次。
通过长期、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可帮助改善病人颈部肌肉的活动状态,有效缓解痉挛并减少发病次数。伴随着锻炼的程度不断深入,其头部旋转的角度有望逐渐增大,直到自身能够自主控制头部位于正中位,最终恢复正常的形象。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痉挛性斜颈呢?朱敏伟医生介绍说,因痉挛性斜颈病因不明,少部分病人有家族史,目前尚无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条件者,每年要定期到医院常规体检,因为前庭功能障碍异常也会诱发斜颈的形成。同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温和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骑单车、打太极拳等。尤其是在严冬出门锻炼时,应添加保暖衣帽,注意不被风吹雪淋,在家时不可用冷水洗脸洗手,杜绝寒冷不必要的刺激。
朱敏伟还建议,患有痉挛性斜颈的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不急不躁,养成午休及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让大脑神经过度兴奋。同时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学会分散注意力,多与亲朋好友沟通和交流,以减缓因心理疾患助长痉挛性斜颈发病的势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名医常驻惠百姓 诊疗服务再升级丨巴中市中医医院名医馆正式揭牌启用
2025-05-15 -
05-162025
让“点单式”健康宣教精准对接居民实际关切
-
05-132025
人生昭昭,与时卷舒——兰大一院举办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
-
new兰大二院风湿免疫科完成首例改良式微创唇腺活检术
2025-05-13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