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详情

以TAVR创新守护“心门” ,提领中国技术并肩国际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时间:2024-08-23 21:39:02来源:医师报作者:黄晶 阅读: 81605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晶)《健康中国2030》提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退行性瓣膜病等老年群体高发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亟待社会各界共同应对的重要健康挑战。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表示,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通过强大的医工结合,新的医疗器械、新的微创技术,多方力量正积极携手开辟瓣膜病治疗的新路径。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更是将原来不可能救治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化难为简”,从而高质量地解除病痛、延长寿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TAVR:患者需求驱动的创新治疗方式


心脏瓣膜相当于心脏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单向“阀门”。当心脏收缩,它就会被推开,让血液顺畅“涌出”;而在心脏舒张时,这扇“阀门”则紧紧关闭,确保血液不会倒流。然而,若发生瓣膜狭窄,这扇“门”无法充分打开,就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瓣膜关闭不全则意味着它在关闭时留有缝隙,造成血液逆流,即所谓的瓣膜反流现象。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中国瓣膜病患病率约为3.8%,即目前中国约有2500万人正遭受瓣膜病影响。具体来说,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这四种类型的心脏瓣膜病最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在出现临床症状后,病情进展往往非常迅速,具有较高的心衰和猝死风险,因此被认为是危险性相对较高的一种心脏瓣膜疾病。


张俊杰介绍:“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有商用的瓣膜产品问世之前,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需依靠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这是瓣膜病治疗的金标准。但是对于很多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或合并重度心衰、肺功能受损、肾衰等疾病的患者而言,传统外科手术是禁忌症。如果这些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两年生存率不足50%,五年生存率仅为20%,比某些癌症生存率还要低。”


针对高龄及重症患者难以承受传统外科手术的难题,医学界不断探索创新,TAVR手术应运而生,为这些瓣膜病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并取得了非常高的手术成功率。张俊杰强调:“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治疗,更是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TAVR手术,这一微创且心脏无需停跳的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桥梁,它让患者在尊严与舒适中重获健康。”


国内率先建立“心脏团队”应用TAVR救治瓣膜病患者


我国TAVR技术的起步相对较晚,直至2017年才正式迈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张俊杰回忆2013年参加全球导管介入心血管会议,看到欧美顶尖医疗中心做TAVR手术现场直播演示时的情景,那份激动至今仍难以忘怀,感慨万分:“当时国内还没有类似的产品上市,只能满眼羡慕却有心无力。”


然而,张俊杰也自豪地指出,在陈绍良院长的带领下,南京市第一医院同样走在了技术创新的浪尖,于2016年6月便成功开展了医院第一台TAVR手术。患者是一位78岁的老年男性患者,症状表现为胸闷气喘、心功能不全等,经心脏彩超确诊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符合TAVR手术临床研究的标准。“我们团队在加拿大国际顶尖结构性心脏病医生Nicolo Piazza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第一台TAVR手术。至今八年过去了,患者临床随访状态仍然良好。”张俊杰介绍,初战告捷,为团队此后手术开展和手术创新增加了信心。


“任何新技术的开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TAVR手术团队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新团队不仅需要心内科介入医生,还必须包括心外科、超声、影像学和麻醉医生以及护理团队、技师团队的参与,重症患者术后还需要ICU团队保驾护航。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多学科紧密协作的‘心脏团队(Heart Team)’。”张俊杰强调,TAVR手术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团队协作、各司其职,而南京市第一医院是江苏省最早建立“心脏团队(Heart Team)”来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中心,也是在国内率先开展TAVR技术临床应用的中心之一。


TAVR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建立“生命之门”


张俊杰特别强调:“与欧美地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居多的情况不同,中国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主动脉瓣狭窄。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其心脏瓣膜如同无法紧密关闭的‘阀门’。想象一下,当心脏每次收缩泵出约60-80毫升血液时,由于这个‘阀门’的故障,超过一半的血液会逆流回心脏,血液输送效率低下,如同做了大量无用功,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心力衰竭。这是所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一个共同的表现。一旦患者出现胸闷、气喘、晕厥等症状,若未能及时得到治疗,最终可能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张俊杰医生及其团队不仅在国内率先采用TAVR技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技术的魅力。通过多次国际会议上的手术直播与交流,他们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为中国心血管瓣膜介入领域赢得了国际声誉。


展望未来,微创化已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TAVR手术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它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与恢复时间。医生甚至可以在局麻手术中与患者保持交流,半小时内即可完成瓣膜置换,术后仅需短暂观察即可转入普通病房,第三天即可出院,展现了现代医学的高效与人性化。张俊杰介绍:“近95%的TAVR手术,我们都采用的是局麻,保持患者清醒镇静的方式。”


张俊杰医生满怀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工瓣膜的持续优化,我们将为更多瓣膜病患者开启生命之门,让他们在微创治疗中重获新生。”这不仅是医学技术的胜利,更是对生命尊严与质量的深刻诠释。


不断挑战新技术 为生命续航


数据显示,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死亡率高达1%,而通过外科开胸治疗二尖瓣疾病的死亡率则更甚,通常接近5%。随着科技的发展,介入式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TEER手术)为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的新选择。


TEER手术的原理是将导管从股静脉送入右心房,经房间隔穿刺后进入左心房,术者把一个类似于“二叶夹臂”的装置推送到左心室的位置,将两个“夹子”夹住以解决二尖瓣关闭不全。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乳头肌断裂导致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如果不能及时外科手术修复,几乎48小时之内就会去世,团队微创TEER技术成功救治了多位心梗后乳头肌断裂、心源性休克、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的患者。


张俊杰回忆曾经治疗的一位患者,49岁,因心肌梗死突发乳头肌断裂,导致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急性左心衰。患者居住当地没有医院常规开展TEER手术,急需打通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到南京。


“接诊后我们马上给患者气管插管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当时血压只有60 mmHg,血氧饱和度不足80%。因为患者二尖瓣完全关不上了,整个心脏的血全部回流到肺,肺就像泡在血水中,丧失了正常氧气交换的功能,患者处于濒死的状态。”当时患者命悬一线,张俊杰仍记忆犹新。


团队马上给患者进行了急诊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TEER手术),1个小时成功把脱垂的瓣叶成功夹合,把原来的反流量降到了几乎为零。患者在术后一周成功出院,复诊一切良好。张俊杰表示,这是苏皖地区的第一台手术急诊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导致乳头肌断裂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这一致命性并发症如果无法及时有效的救治,生命将戛然而止,留给家属无尽的悲痛。


结语


我国的心血管病专家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陈绍良教授发明的原创技术双对吻挤压术(DK-crash)技术、PADN肺动脉去神经术以及牵头的RTM临床研究,皆被写入了国际心血管病诊疗指南,成为中国人原创的技术来拯救全人类的典范。2019年被欧洲心脏协会评为“世界卓越心脏中心”,中国仅五家医院入选,而南京市第一医院是唯一一家市属医院。


“20年前,我们出国进修,现在美国医生到我们心内科观摩学习中国人发明的技术。”张俊杰表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某些诊疗策略的领路,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发展路径正是中国心血管领域发展的缩影,是中国心血管领域对世界心脏健康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