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锡华:麻醉医生,肿瘤患者的全能守护者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每一场肿瘤手术,其实都暗流涌动,对一个个生命指标的“严防死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麻醉医生就是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正是有了他们,才能让外科医生安心驰骋在抗瘤“沙场”。
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由卢锡华主任带领的麻醉医师团队,正是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50位麻醉医师、20位麻醉护士、100余位手术室护士组成的团队,每年要完成近5万例肿瘤治疗手术。”忙碌是他们的日常,他们在忙碌之余不断壮大学科、培养人才队伍、开展科学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快康复的围术期麻醉服务。
肿瘤患者的全能守护者
从中国古代的“麻沸散”,古埃及、古罗马为了镇静和镇痛使用的鸦片,发展到现代的各种先进麻醉药物,麻醉过程变得更加安全、可控。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的快速进步又推动了外科的快速发展。
“甚至到了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对于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仍了解甚少,麻醉在公众心目中还非常神秘,认为吸入某种气体,人就变得毫无知觉,醒来后手术就完成了。”卢锡华说,其实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麻醉医学专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前麻醉还只是简单的神经阻滞,麻醉医生唯一的监护手段就是使用听诊器测量血压,当时麻醉相关死亡率较高,“而现在我们科室,麻醉相关的死亡率已降低到1/20万~1/10万,已经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除此之外,从麻醉药物进步到术中生命体征监测和维持手段发展,从疼痛管理到患者围术期管理,麻醉医学专业已经从单纯的术中止痛发展成现在的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业。
1991年,卢锡华被分配到河南省肿瘤医院麻醉科工作,当时被这一学科的神秘感吸引,促使他深耕这一领域,一干就是33年。肿瘤手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麻醉医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天都可能出现突发状况,例如大出血、心脏意外事件、气道管理问题。”卢锡华说,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是麻醉医生作用的真实写照。”
“与综合性医院的麻醉相比,肿瘤麻醉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长期训练和经验积累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相较于其他患者,肿瘤患者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尤其是肺部肿瘤和气道肿瘤,这对麻醉医生的挑战很大。”卢锡华介绍,如气管内的肿瘤,在外科手术时,需要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共用气道,此时一个优秀的气道管理团队非常重要。此外,肿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可能会出现血栓问题,例如术中肺栓塞,这是非常严重的潜在风险。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可以对突发状况做出良好预判,并制定可行的预案,这样患者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和转归。
为了给肿瘤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麻醉体验,卢锡华带领团队不断探索精准麻醉技术。针对肿瘤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最终确定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近年,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医院接诊严重冠心病和冠脉狭窄的老年肿瘤患者越来越多。“这类患者,如果直接手术,围手术期发生心梗的概率很高,所以综合医院通常先给他们放置心脏支架,半年后才能手术,但对于肿瘤患者,无法等这么久。”卢锡华团队提出,可以在患者放置支架或行球囊扩张术后一个月进行手术,在此期间可以采用放化疗等新辅助治疗手段,控制肿瘤进展,让患者获得圆满结局。
科室近年发展迅速,还在2019年获得国家麻醉药物实验基地,成为河南省重点专科、麻醉重点实验室和麻醉药理重点学科。除了出色地完成临床工作,科研方面,科室还屡次取得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支持,在围术期脏器保护、手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和疼痛机制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获得多个重点项目支持。
更专业的麻醉
外科手术安全的基石
“麻醉科是医院所有外科手术安全开展的保障。”河南省肿瘤医院从建院之初就非常重视麻醉科的发展。2010年,随着医院新病房大楼的投入使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4年,卢锡华成为科室第四代领军人。他看到科室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发展还不如人意,于是他开始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在前期积累和麻醉科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依托郑州大学这一平台,科室顺利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并着手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他让对教学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李佳医师到佛罗里达进行了一年培养。
回国后,李佳医师着手开展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经过努力,2022年,科室成功获评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并顺利通过培训基地的复审工作。在李佳医师的引导下,科室在教学方案的制定、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等郑州内外的医院输送了很多优秀的麻醉人才。
“目前我们科室已有近10人前往国外学习,并将国外先进的临床经验和科研理念带回团队。”卢锡华自豪地说。
近年,由于我国肿瘤患病人数的不断攀升,肿瘤诊疗技术和药物日新月异,肿瘤学科呈现出亚专科发展和专病化发展的趋势。河南省肿瘤医院是全国肿瘤医院中外科分类最齐全的医院之一,涉及胸外、普外、肝胆、脑外骨科、妇瘤、泌尿外科等所有外科病种。为了适应外科的发展,麻醉科也对麻醉医生的专业进行了调整和细化,麻醉亚专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如今,微创手术即腔镜手术已成为外科发展的一大“亮点”,但腔镜手术对麻醉有着更高要求。“腔镜手术中需要使用二氧化碳造气腹,这会导致腹压升高、血流动力不稳定以及二氧化碳蓄积等问题。所以,我们针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建立麻醉亚专业,这可以为外科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和帮助,让患者非常安全地度过整个手术围术期。”卢锡华表示。
发展麻醉医学
让更优质医疗惠及患者
如今,麻醉医生的职责范畴已不再局限于手术室之内,而是覆盖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整个围术期。在术前,他们会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精心制定出个体化麻醉方案;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全力确保手术的安全。术后,麻醉医生还要高度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问题,助力患者实现快速康复。
麻醉学科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伴随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肿瘤患者数量的增加,基础疾病患者也随之增多,这无疑对麻醉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肿瘤治疗所引发的并发症(诸如心肌损伤、代谢改变等),也给麻醉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尽管挑战重重,卢锡华却对未来满怀信心。他带领团队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以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依托,大力加强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和临床治疗团队的建设。
卢锡华表示:“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河南省肿瘤医院在区域肿瘤领域的引领作用,与各地市县形成上下联动的格局,让河南地区麻醉工作更加规范。也期望通过麻醉学科的发展,让更优质的麻醉医疗惠及中国的肿瘤患者。”
来北京地铁4号线,和卢锡华教授偶遇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麻醉医师潘灵辉的多面人生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为医,要成为怎样的医者?医院文化,该如何打造?潘灵辉坚持“在身边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故事培养人”的做法。
2024-12-20 -
new陈勇刚:超声针式微创 守护“生命之翼”|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11-30 -
new鲍遇海:闯“禁区”之险 守生命之权|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11-18 -
new厦门市第五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专注康复 让健康重新启航|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11-18
- “抗癌元气站”患教专题
- 301呼吸论坛
- 活动专题
- 会议专题
- 2020IDSC感染年会
- 2020征文活动
- 第六届医学家峰会
- 2021CSCO指南会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第十二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
- “云中论道”淋巴瘤临床思维与诊疗实践研讨课
- 医师报理事会名单
- 2019医学家峰会专题
- 专题模板
- 医师报APP下载
- 中国白内障认知与治疗现状调研
-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之医学大家访谈录
- 第五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
- 国士无双 医界丰碑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
- CGOG2021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
- 第四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
- 2021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年会
- 2021-301呼吸高峰论坛
- 日贯长虹,镜瘦竞美
- “高光时刻——遇见CSCO2021·《医师报》官方报道”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管理论坛
- “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榜”推选宣传活动
- 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
-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卓哮论坛直播间|共话呼吸:呼吸健康规范化诊疗全国系列会议
-
明亮眼睛 美好生活 Bright eyes Beautiful life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团队
2024-08-19 -
王景福:怀揣小理想,成就儿童肿瘤学科大梦想|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3-08-15 -
写给赵文召医生:最喜欢与您像朋友一样唠嗑看病丨8·19中国医师节特别策划·给医生的一封“情书”
2024-08-26 -
长海医院肝胆胰脾外科:长海有金钢 四步战“癌王”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⑤
2024-08-05 -
上海九院眼科:守护“视”界 共创“睛”采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3-08-15 -
吴炅:每一天,每一台手术,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08-21 -
全方位个性化 守护血糖健康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