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患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医患故事/详情

山西医生王志峰:两度援疆践初心 一顶花帽映深情

时间:2025-09-30 15:43:42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作者:郝东亮 李 波 阅读: 31583

“腹部不胀了,心里也亮堂了!”55岁的维吾尔族大叔买买提·吐尔逊捧着一顶绣满彩线的小花帽,郑重地戴在王志峰头上。诊室阳光落在帽檐流苏上,映亮了这位山西医生的笑意——这温暖一幕,正是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王志峰两度援疆、书写晋疆情谊的生动注脚。 

图示王志峰副主任医师给临近高考学子行内镜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_proc.jpg

初抵边疆:从“忐忑”到“扎根”,老医生故事点燃初心 

2021年,王志峰第一次以援疆医疗专家身份,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出发前,他曾有过顾虑:“万里之外的边陲,生活会不会不方便?”可双脚踩在这片土地上,顾虑很快被消融——少数民族同胞递来的热奶茶、集市上满是善意的问候、多元文化交融的鲜活气息,让他迅速爱上了这里。

更让他深受震撼的,是党校培训时听到的“马背上的医生”李梦桃的故事。这位扎根边疆的老医生,用一生坚守诠释“屯垦戍边”的奉献,讲到动情处数度落泪的模样,成了王志峰心中“援疆人”的精神坐标。“能参与对口援疆战略,既是机遇,更是必须扛起来的责任。”他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自此坚定了为边疆群众守护健康的决心。 

王志峰副主任医师开展六师医院首例放大胃镜检查。_proc.jpg

再赴天山:身兼双职破难题,真心换得“花帽情”

2024年,带着对天山脚下的牵挂,王志峰再次申请援疆。此次回到第六师医院,他身兼科室副主任与医院名誉副院长两职,既要坐诊看病,还要协管团场分院工作——如何快速融入、用专业帮到百姓,是他面临的首要挑战,而买买提·吐尔逊的病情,让他找到了“破题”方向。 

这位维吾尔族馕店老板,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年,吃药好转、停药反复,一次家庭争吵后,腹胀腹痛加重到无法干活。“除了胃的问题,你的‘心结’也得解开。”王志峰详细问诊后,不仅开出中西医结合药方,还拉着大叔聊家常、疏导情绪。几天后,症状明显减轻的买买提复诊时,特意带来亲手挑选的小花帽,郑重戴在王志峰头上。“援疆不只是治病,更是用真心换真心,让民族团结的花在诊室里开得更艳。”那一刻,王志峰读懂了援疆的深层意义。

图示 患者为王志峰送上锦旗_proc.jpg

授人以渔: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三问初心写答卷 

第一次援疆的20个月零8天里,王志峰总在思考三个问题:“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他的答案,藏在16项落地的新技术里,藏在“肛肠科”“中医院中院”的挂牌声中,更藏在当地医护人员写满笔记的笔记本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抱着这个想法,他牵头成立援疆名医工作室,以“师带徒”“一对一”方式手把手教技术;推动山西省人民医院与第六师医院联合申报课题,争取到40万元援助资金,发表两篇SCI论文(Q1一篇、Q2一篇),为两地科研合作搭起桥梁。 

再次援疆,山西省委组织部“用心、用情、用力”的嘱托仍在耳边,王志峰的三个心愿愈发清晰:“留事业,让当地团队能独立开展工作;留形象,做积极向上的医护榜样;留感情,把汗水洒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王志峰常说,援疆人就像一团火,聚能照亮患者希望,散能化作星星守护边疆健康。如今,那顶绣着彩线的小花帽,被他珍藏在行李箱里——它不只是一份感谢,更是跨越山河的情谊见证,时刻提醒着他:一次援疆行,一生天山情。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整理自。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