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尊重是一种习惯

时间:2017-08-21 17:53:28来源:未知作者:张力建 阅读: 211738

说起微笑,也许有人会问——微笑谁不会,干嘛还要学?其实,在含有待人接物内容的职业中,学会微笑极为重要。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作为进修生到英国的一家大医院学习,这也是我第一次出国。初来乍到,“微笑”这个表情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论上班、下班途中,还是工作期间,无论人们彼此认识亦或不认识,只要迎面走来,都会面带微笑地说一句:“Hello!”“Morn-ing!”“How are you!”……当然,你也要有来有往,同样面带微笑地回应一句:“Hello!”“Morning!”“All right!”……

在英国,医生查房或看诊时,对患者做的第一件事也是笑容可掬地问候一句“Hello,everything OK?”“How are you?”.......曾经,一位当地老华侨对我说:“张医生,你看他们英国人,见面时总是对你笑,其实,他们的笑只是一种礼貌性微笑,或者说只是一种职业微笑。”对此,我也曾深入思考过——这种所谓的礼貌性微笑、职业微笑到底说明了什么?这种社会习惯和社会文化现象是如何积淀形成的?社会效果到底如何?

也许,你会不以为然,但是,一旦你作为弱者,成为了患者,试想如果你的医生一见面就满面笑容地向你问好,你是不是也会觉得非常亲切、非常温暖呢?即使,这只是所谓的礼貌性微笑、职业微笑。也就是说,不论这种微笑和问候是否真诚,是否仅仅只是例行公事,但它的实际社会效果却一目了然。

然而,在中国,少数医生往往在工作中过于严肃、不会微笑、不会问候,甚至还会板着面孔训斥患者,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的严重不对称和扭曲。

曾经,我在医院管理部门工作时,不少门诊投诉就是因为医生对患者的态度不好,没有好言、没有好脸色,让患者无法容忍。有位患者曾投诉说:“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没有遇到过这样训斥我的情况,对我的问话非常不耐烦,甚至拍着桌子让我闭嘴。我们患者虽然有病,但是我们的人格和医生是一样的,你不能这样对待我!”还有一位患者,曾经是我国的驻外人员,投诉说:“我在国外就医,国外医生不管和你认不认识,见面时总是面带笑容向你打招呼、热心地询问病情。”也许,这些面带微笑的笑容真是礼貌性微笑、职业微笑,但是患者确实感受到了亲切和温暖。

什么是贵族精神?什么是教养?待人总是笑容可掬,彬彬有礼。什么是流氓意识?待人总是盛气凌人,老子天下第一。有人说,由于我们中国的医生门诊量大、工作任务重,顾不得那么多。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修养已经达到一定境界,尊重别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他还会有工作任务重这样的说辞吗?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医患和谐,我想是否能够尝试着提倡礼貌性微笑、职业微笑、有事没事说声“Hello!”的文化氛围呢?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