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5.0:管理思维驱动的高效科研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在多个场合指出:“做科研,是医生的天职天命。”的确,没有科研的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难以有长足进展。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医生在面对科研问题时,有些不知所措;有时甚至会因为信息资源有限而使得课题难以推进。
有人有需求,自然就会有提供需求的人。
在9月3日结束的第三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上,百替生物郭磊博士提出的全新高效科研模式——科研5.0,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哈拉尔德·楚尔·豪森、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登·格拉肖、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新垣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等多位中外科技大咖的认可。
不仅如此,郭磊博士还作为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与5位诺奖得主以及詹启敏院士等共10位嘉宾参加了本次峰会特别环节——央视《对话》节目的录制,为公众带来一堂生动的科学公开课。
百替生物首席科学官 郭磊博士
什么是“科研5.0”
人类创造需要参与创新的个体具有特立独行的思想和心灵,需要灵感与机缘。大规模的团队合作,又需要团队各成员有统一的目标和协调的行动。在认识到这个悖论之后,百替生物结合自己科研和创业的经历和感受,提出了一种新的科研模式,希望去解决个体与全局,创新与继承之间的悖论。郭磊我将这种模式称之为科研5.0模式。
科研5.0,是社会上各种掌握科技能力或资源的个人或组织,通过连接与整合,在市场、用户直接参与,自愿多赢的原则上进行的科研活动模式。
“科研5.0”如何发挥作用?
在科研5.0模式中,第一,科研成果的用户直接参与科研。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用户需求之上,由临床医生提出的医学科研问题更明确,更有价值,最有实际意义。
第二,网络与连接思维的高度运用。个体或单个组织机构的知识、能力、资源都是有限的,但利用网络,利用连接思维,我们可以把每个个体或单位的资源都连接起来,进行资源进行整合,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互赢的结局,让全球资源最大化。
第三,适合在学科边缘和交叉地带进行颠覆性创新。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想要取得重大突破必须要关注学科的边缘和交叉地带。科研5.0模式可以突破学科间的壁垒,满足研究人员在学科边缘和交叉地带进行学科创新的需求。
第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早已公认的真理,不仅是对第一个特点的支撑和重视,更是推动医学科研发展的源动力,重要的医学科研问题由临床医生提出,而问题的解决由专业科研人员完成,分工合理,让医学科研更轻松。
六脉神剑——科研5.0的方法论
医学科研的创新方法,可归纳为六大基本方法:即: 换物法、换人法、筛除法、加合法、错位法和反位法。郭磊称之为医学科研创新的“六脉神剑”。
换物法:在已有医学科研发现的基础上,采用换用不同分子、细胞、组织或不同动物模型,或者换用不同技术方法和工具的创新方法。
换人法:在已有医学科研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成果最终应用对象--人种的替换,以期在新人种中获得新发现,应用新成果的创新方法。
筛除法:从大规模的分子集合如基因组中,利用分子间的特异反应,设计实验筛选出目标分子、细胞或个体的创新方法。
加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面上无直接联系的新技术方法或新科学发现联合起来,加合到某个疾病的研究中,以完成医学科研创新的方法。
错位法:将针对一种疾病的科学发现或治疗方法等“错位”到另一疾病上来,也会有让人有“目眩”的创新感。
反位法:构思和提出与传统观点或科学常识相反的科学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和论述的科学创新方法。
这六个招式又可分为“小创新”与“大创新”两类。“小创新”难度小,包括换物法和换人法,属于跟踪性的科学研究。“大创新”难度大,包括筛除法、加合法、反位法和错位法,特点是原创性强。
一个好的医学科研课题的设计并不仅仅使用其中的一两个招式,而将多个招式加以综合运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创新效果。
郭磊博士(左)与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右)
引领医学科研,提升国人健康
百替生物作为国内首家医学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公司,一直致力于与临床医生开展合作,切实解决有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医学科研问题。
郭磊表示,我们的愿景是“引领医学科研,提升国人健康”,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医学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通过科研5.0模式,去服务顶级医院里的医生,让他们更加具备现代医学知识,更加深入了解疑难疾病的发病机制;共同解决目前医学科研领域内的难题,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诊疗服务,从而提升国人的健康水平。通过“引领医学科研”,解决这些医学难题,最终实现“提升国人健康”,为普通老百姓带来切实的好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5年投20亿”支持颠覆性创新,“先声全重求索计划”聚焦十大科学难题
2025-03-31 -
new专治疑难杂症——聊城市四院心身医学科知“心”更懂“身”
专治疑难杂症——市四院心身医学科知“心”更懂“身”
2024-12-29 -
new2024北京乳腺健康产业大会|聚焦乳腺产业创新,打造肿瘤慢病管理标杆
2024-04-19 -
new2024北京乳腺健康产业大会 | 乳腺健康要从单纯依靠医疗卫生系统向全社会整体联动转变
2024-04-19
-
品茶:不仅品文化,更是品健康和效应
2017-09-16 -
提升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 腾讯助医生获最大价值
2017-04-20 -
马化腾:“互联网+”将为实体经济创造新机会
2017-04-20 -
周其仁:“互联网+”要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2017-04-20 -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2016-11-08
-
2022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首次纳入渗透泵控释型降糖药二甲双胍奈达
2023-01-19 -
神经系统疾病负担不断增加
2017-09-28 -
【好书推荐】《实用肺功能检查手册 原书第5版》
2022-05-06 -
甘肃|天祝县特色医药产业发展稳中有进
2023-05-11 -
搭建AFS科学诊疗引擎 提升我国抗真菌药物管理水平 | 第一届抗真菌药物管理(AFS)高峰论坛举办
2022-09-24 -
胃旁路术后12年 体重减轻和糖尿病缓解仍维持
2017-09-28 -
周其仁:“互联网+”要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