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产经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产经报道/详情

2024北京乳腺健康产业大会 | 乳腺健康要从单纯依靠医疗卫生系统向全社会整体联动转变

时间:2024-04-19 10:23:47来源:医师报作者:王丽娜



乳腺健康事关每一位女性、每一个家庭,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虽然乳腺癌治疗领域新药频出,让其成为疗效最好的实体肿瘤之一,但晚期乳腺癌生存率较低,要进一步提高整体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提高晚期患者生存率很关键。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早诊早治率、五年生存率还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乳腺癌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为保障女性乳腺健康,乳腺癌“防筛诊治康”各环节都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这已不只是医疗卫生系统的责任,需要全社会整体联动。


在此背景下,4月13~14日,由中关村论坛办公室指导,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北京乳腺癌健康产业大会暨第一届乳腺肿瘤防治论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幕。这一论坛是国家级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中关村论坛的系列活动,也是行业内首次举办聚焦乳腺健康产业的大会。会议集结政策制定者、医疗专家、医药创新企业的智慧和力量,目的是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平台上,构建起聚焦乳腺健康“政产学研医投”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共同推动我国乳腺健康产业多元发展,为女性乳腺健康保驾护航。


640.jpg




乳腺健康产业链创新发展离不开学术支持



徐兵河院士:我国乳腺癌患病现状及未来



微信图片_20240426160654.jpg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介绍了目前我国乳腺癌防治现状,他表示中国乳腺癌患者有四个特点,更年轻(确诊中位年龄47岁)、分期更晚疗效更差(Ⅰ期患者占比31.8%,Ⅲ期24.1%)、预后较好的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比例低(69.8%)以及城乡差异(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早筛早诊对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都很重要,美国因为早筛,1989年乳腺癌死亡率达峰后逐年下降,到2021年,避免了49万人的死亡。

徐兵河院士表示,提高我国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刻不容缓,需要在多个环节下功夫。在早筛早诊方面,徐兵河院士团队做了很多工作,如通过大规模人群筛查,摸索出了适合中国女性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筛查方式,还在探索分子标记物筛查方式,并摸索出乳腺癌筛查年龄。

在药物治疗方面,徐兵河院士领导的新药临床试验多次受邀在美国ASCO会议进行口头报告、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并促成了多个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的新药上市。

在规范治疗方面,徐兵河院士还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乳腺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工作,力争使我国乳腺癌诊疗达到均质化。徐院士也对未来工作方向提出思考,首先,应该继续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其次,新药研发是各国必争的热点领域;第三,应探索乳腺癌潜在治疗新靶点及预后预测指标,促进精准诊疗和疗效判断;第四,数字医疗、建立疾病数据库;第五,生物和信息技术;第六,乳腺癌慢病全方位、全周期管理模式。



Lee 教授:国际新药研发情况



微信图片_20240426160701.jpg

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研究与肿瘤学系主任Soo Chin Lee教授介绍了乳腺癌治疗药物发展的历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她表示,乳腺癌药物的更新迭代,让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过去15年,美国FDA批准了20种MBC新药,其中70%新药伴随生物标志物,并且FDA目前肿瘤药物审批趋势也集中于有生物标志物的药物。肿瘤临床试验未来趋势,更多的是基于对耐药机制的理解建立的,包括实时追踪预测性和耐药性生物标志物,以便为患者匹配特定的疗法,最终的目标是使治疗选择更加合理,加速药物的开发过程。



医疗高质量发展,让产业“大船”行稳致远




吴炅教授:研究型医院发展思路——复旦经验



微信图片_20240426160707.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吴炅教授从搭建平台、整合数据、梳理研究方向,以及组织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四方面介绍了复旦肿瘤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过程和成果。“我们过去10年,一直在思考如何打造一家以肿瘤专科治疗为特色的研究型医院?” 吴炅教授认为,研究型医院要面向患者解决临床关注的问题。



搭建平台。2009年左右开始建设研究所,专门开展肿瘤的研究工作,目前有专职PI 20余位,研究的空间已达1.28万m2;搭建了精准肿瘤中心,有独立的实验功能区域,每年的检测量已经近2万例,申报了非常多的专项。


整合数据。2006年开始建立了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全息生物样本库,以及完全结构化的单病种数据库。这样,临床医生有一些课题或用队列解决的问题,可以快速得到相关结果。2019年开始建立了独立的实验动物房,可以进行动物体内研究。


梳理研究方向。乳腺癌为例,从以前粗放式的治疗,逐渐向分型精准治疗转化。由邵志敏教授团队在三阴型和腔面型乳腺癌进行了很多的实践,开展三阴型乳腺癌和腔面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并设计不同的临床研究验证、打造分型试剂盒、用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及数字病理建立人工智能精准诊疗系统。此外,还将相关科室整合组建乳腺癌综合诊疗中心,并建设研究型病房,实现了基础和转化研究平台的建设。癌症综合诊疗平台建立后,2023年,复旦肿瘤乳腺外科手术已突破1万例,有近半患者可保留乳房外形。


组织队伍建设。计划建设10个大学科团队,实现转化团队和临床团队纵向整合,跨学科的相互融合。过去三年初见成效。此外,将临床研究中心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部门。这种做法提升了管理成效,2023年新立项400项,牵头超300项。


这些做法使得复旦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和分病种5年生存率达到可以比肩发达国家的水平。



马飞教授:乳腺癌单病种质控中国创新模式成果




微信图片_20240426160721.jpg

“我国乳腺癌诊疗有珠峰,有丘陵,也有平原,发展不平衡,只有平原变丘陵,丘陵变珠峰,整体的乳腺癌的诊疗水平才能持续地向最高点进发。”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马飞教授这样形容我国乳腺癌诊疗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如何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他认为需要从三方面着手,分别是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完善诊疗质控管理体系和优化诊疗模式。

2018年8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单癌种的质控专家委员会——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围绕诊疗规范和指南完善、质控指标建设和试点中心遴选三方面,开展乳腺癌质控工作。经过三年努力,使得乳腺癌质控实现了0~1的突破,并为其他癌种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规范和指南。我国虽有各种各样的指南,但没有行政约束力,这就需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癌症中心这样的行政部门来部署指南。在临床专家的努力下,目前已形成国家卫生健康委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筛查早诊早治规范、合理用药指南、晚期乳腺癌的指南和县域指南等组成的具有行政约束力的指南全覆盖。


质控指标。经过几年的努力,2022年,颁布了乳腺癌24个质控指标,形成乳腺癌质控强有力的抓手,和乳腺癌诊疗全链条的质控体系,并纳入公立医院“国考”指标中。通过在各省建立乳腺癌质控专委会,形成从国家到地方的质控组织体系。此外,乳腺癌单病种多学科质控体系中,还开展了7个亚学科方向的质控,包括超声影像、放射影像、病理诊断、外科、内科、放射治疗和药事质控。在国家卫健委的部署下,还依托抗肿瘤药物临床监测平台,建设了乳腺癌单病种数据库。为更好地开展数字化质控工作,还开发了乳腺癌规范诊疗与医保管理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乳腺癌诊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闭环式管理。


试点诊疗中心。2020年,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颁布了第一批包括200家医疗机构的国家乳腺癌规范化诊疗质控试点中心。从5个方面进行能力建设,包括筛查与早诊早治、多学科诊疗、疑难病救治、临床研究与转化研究、患者管理与科普教育



新闻图片


微信图片_20240426160732.jpg


乳腺肿瘤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核心关键,为更好地推动我国乳腺肿瘤诊疗水平,提高标准化流程建设,本次大会联合了全国100家医院,一同开启乳腺肿瘤综合规范中心(BC CCH)建设。徐兵河院士、任国胜教授、敬静教授、胡夕春教授、张国君教授、张清媛教授、马飞教授、王海波教授、刘真真教授、陈策实教授、欧阳取长教授、刘月平教授、卓睿教授参加启动仪式。



当前健康中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持,而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卫生健康事业的支撑。“北京乳腺癌健康产业大会暨第一届乳腺肿瘤防治论坛”经过两天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成果显著。希望未来,各方携手,发挥“政产学研医投”各自的力量,让乳腺健康产业园这一产业+学术双轮驱动赋能的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共筑乳腺健康新质生产力,为群众乳腺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