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博士出走:怨“种子”还是怨“土壤”

时间:2014-12-18 15:55:00来源:未知作者:张雨 陈惠 杨萍 宋攀

正值医院招聘热季,博士纷纷涌向大城市三甲医院,地市级医院为了吸引人才使出浑身解数,想法设法引进博士。然而,博士进驻后,却觉得找不到施展平台,屡屡遭遇“不公平”对待。最终只能“出走”,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如何栽好“树”,如何营造良好的医院环境,以吸引优秀人才安家落户、甚至扎根奉献?在本报连续两期关注地市级医院博士医生生存现状的同时,我们也收到了一些来自地市级医院博士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反馈。


博士医生和医院双方各执一词,博士医生认为医院没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医院认为博士空有其表,水平有限,不能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博士出走,怨“种子”还是怨“土壤”?我们欢迎更多有见地的人士参与讨论,献计献策。


原因分析


医院、博士皆有责任


上期本报《被“驱逐”的博士医生》一文中提到,张博士认为,不管在自己的专业还是在患者身上,她付出了很多,可以说是尽职尽责,但因为没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正值年富力强有拼劲的时候始终得不到继续提升的平台,无法实现自己对学科发展的设想与规划,完全不能体现一位博士的价值。在她看来,博士医生在医院眼里仅是院长汇报政绩的筹码。


博士们一致认为,科室主任是他们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阻力,主任们“心胸狭隘”、“小农意识强烈”、“背后使枪”、“穿小鞋”,这些都是导致博士们出走的直接原因。


那么,旁观者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地市级医院博士或逃离、或出走、或被排挤,原因是多方面的。


地市级医院平台有限 失落感难免


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唐疾飞看来,地市级医院本身的定位很不利于博士医生的生存。很多地市级医院也需要承担医、教、研的任务,但对于医院本身而言,医疗任务还是最重要的,“教”和“研”则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博士医生的长处大都在于研究方面,而在临床方面有时还不如硕士甚至本科医生。优势难有展现机会,而在临床上,自己又没有太多优势,故此博士医生在地市级医院往往会有失落感。


“医院兑现不了协议承诺的安家费、配偶随调、奖金分配等,也是博士离职的重要原因。” 乔彬(化名)是湖北十堰市某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作为一名博士医生,他对博士流失、被迫出走有着深切的感受。


乔彬认为,一些地市级医院科研条件、硬件设施并不成熟,招博士只是在员工学历构成比好看些。“招了博士,却不能为其提供水平相当的平台,一年两年不明显,总没有机会容博士施展,人也就渐渐地走了。”


社会普遍缺乏协作精神 我行我素盛行


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在很多方面,业务能力或学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善于与人交流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技能。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博士后杨进刚告诉记者,当前社会的绝大多数工作都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来开展。“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交流技巧,可以说是情商不高的表现,自然也很难在社会立足。”


黑龙江省佳木斯中心医院院长曹洪涛对此颇感认同,引进人才受本土排挤,这不仅是在医院,全社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今全社会最大问题就是缺少人文素质,很多人我行我素,唯我独尊,自己干自己的。我们越来越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互相爱护的品德。当然,这不是医院一家单位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


解决方案


博士医生:要明确定位 自我改变


博士努力科室善待出走不是上策


“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一个人在某地感觉无法适应、怨气百出,进而远走他乡,只能证明其在这里是不成功的,即便去了其他地方,其遭遇也有可能与之前一样。因为大的环境没有变,自己亦没有改变,结果自然很难改变。”


杨进刚认为,医院或科室在引进博士医生时,一定是将其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因为在地市级医院,博士医生还属于相对稀缺的资源。此时,博士医生要以提升自身能力,助力科室、医院建设为出发点,团结科室上下,以获得更多成长资源。


“倘若因为一两件自己想做的事没做成,就怨天尤人、抱怨环境,作为引进博士的科室、医院来说,心理自然会发生变化。因为这是对科室、医院的否定,博士医生也很难获得更多有助于自身成长的资源。”杨进刚说。


在乔彬看来,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有真才实学,会诊病、会治病,再加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一定能赢得患者的口碑。处理好日常事务,不以名利为目标,踏踏实实地干活,提升自己。乔彬说,与他同批进入医院的博士,也有离开的,但他却坚持下来了,因为技术好、学历高,如今他已是名符其实的科室主任。


苦练三五年再谈地位与机会


地市级医院绝大多数还是以临床为主,很少有单纯的科研编制以供博士医生专攻自己擅长的科研工作。针对于此,唐疾飞认为,即便是博士医生也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修炼自己的临床功底。“在一家以临床为主的医院,如果临床技术达不到一定水平,是不可能有地位的。”


有了坚实的临床基础,在能够顺利完成医院临床任务的前提下,博士医生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团结科室里临床能力突出的医生,共同来研究一些课题。这样博士医生在科室的地位也会提高,又能够团结周围同事,天时地利人和,成功也是必然的。唐疾飞谈到。

医院科室:要善待人才有所作为


发展学科 科室领导者要储存人才


任何一家医院,要想寻求更好地发展,一定要加强梯队建设、培养青年骨干、使专业可持续发展。乔彬认为,科主任除了要在专业上有建树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培养人才,建立学科人才梯队,谋求学科更大的发展。如果压制人才、封锁技术,这样的科主任并不称职。


唐疾飞对此颇感认同,“一个优秀的科主任应该明白,科室的发展不仅需要优秀的临床人才,也需要优秀的科研人才。博士医生绝不仅仅是提升科室名声的工具,更应该成为提高科室整体水平的助手。”


当前,绝大多数科主任即是行政主任,优势学科带头人,过于集中的权力很可能形成“独裁”。乔彬建议,科主任不一定同时是学科带头人,因为科主任毕竟有很多行政工作要做,而人的精力有限,若在管理方面投入得太多,业务方面的提高就会受到限制。“如此也能给更多优秀人才以机会。”


放眼长远 医院要为人才搭建平台


作为医院,即便是地市级医院,首先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唐疾飞认为,一家医院、一个学科,只有临床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科研的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在多个场合不止一次的指出,科研是医生的天职天命。“医院对于科研项目、发文章等工作应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鼓励措施,这对于发挥好博士医生的作用非常重要。”


曹洪涛告诉记者,佳木斯中心医院的博士医生不存在被主任压制的情况,“因为医院一旦发现有能力、能带动医院发展的人才,我们会让他单挑一架大梁,例如成立新的科室,或者组建新的专业组,带领自己的团队开辟一片天地。”但曹洪涛同时指出,医院虽可为博士提供发展平台,但人际关系只能靠博士自己处理,遇到矛盾还需自己解决,毕竟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微信版最终.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