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强国卫生事业发展之路——王红漫教授主讲《全球健康国际卫生攻略》
潘驿炜(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耿旭华(北京大学航天中心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解雨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黏膜科硕士研究生)
作为北京大学2018学年秋季学期《医学人文导论》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2018年11月12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红漫面向选课学生讲授了《医学社会学:全球健康国际卫生攻略》课程。课程旨在向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发展方向的医学生讲解介绍投身卫生大国、强国建设应当掌握具备的社会学知识素养,激发和导入学生主动关心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意愿,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来自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人文研究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等院系的研究生聆听了课程。
强调课堂互动,树立问题意识
王红漫教授的启发式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针对听课学生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各不相同的情况,她按照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医学人文研究院和其他非临床学院的标准把学生分为3组,要求学生首先围绕“为什么选这门课”和“期望老师讲授些什么”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分组汇报,探讨学习医学社会学的初心和期待。
经过10分钟紧张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对上述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对于第一个问题,即“为什么选这门课”,同学们表示选课多是为了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运用人文社会科学这个“他山之石”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社会。特别是当今社会,医学与社会矛盾突出,医学与其他学科互动频繁,同学们在医患关系、媒体报道、卫生政策等领域有着自己的关心和关怀,非常期望藉由本课得到答案。也有同学很“实诚”地表示,医学社会学类课程与本专业课程相比,氛围轻松活跃,内容丰富有趣,在获得选修学分的同时,也是对学习生活很好的调剂。
对于第二个问题,“期望老师讲授些什么”,同学们则有更多想法。有同学围绕课程名称发问,全球健康现状如何,有哪些关键问题和主要困难;有同学对医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互动情况感兴趣,并期望老师举出一些影响全球健康的重大事件作为例证;也有同学关心医学人文对医学发展推动作用的具体体现。当同学们得知王红漫教授曾有过中西医结合学习经历时,也饶有兴趣地请教老师是在什么样的学科背景和动因下走上医学社会学研究道路的。
呼应学生提问,主题鲜明突出
往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人的影响才最深远持久,对于上述问题,王红漫教授并未直接予以回答,而是开启了课堂上的探索之路。通过阅读材料、观看短视频等方式,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得出了答案。在自主探究理解过程中,同学们往往有恍然大悟之感。
王红漫教授首先领读了《大国卫生人才培养之道:学习卫生部长答记者问》,她表示这是她长期以来推荐学生的必学内容。在2003年的“就非典型性肺炎疫情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面对中外记者,特别是一些外国记者突兀尖锐的问题,有理有据、从容不迫,既准确及时地通报了“非典”处置情况,又捍卫了国家荣誉和尊严。王红漫教授总结道,“人格即国格,国格即人格”,“卫生之道在卫生之内,更在卫生之外”。要成为合格的卫生工作者,首先要做好知识储备。
接着,同学们继续在老师的组织下研读了《健康强国卫生人才的培养之道:国以才立 业以才兴》和《WHO’s WHO|王红漫:大国卫生研究之路》两篇报道。在文中,王红漫教授回顾了自己从事卫生调研的艰辛之路,“整个调研行程25000余里,历时两年(2001.9—2003.8),东起山东,西到云、贵、川,北至黑龙江,南抵海南岛,调查了100多家乡镇卫生院的领导、工作人员,重点走村入户……深入到800余户农民家中面对面与农民座谈……”以切身体会告诉同学们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掌握了第一手客观真实数据,才能为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在阅读之余,王红漫教授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我前往广东省开会,刚刚到达入住的酒店房间,房内电话就响了,来电人问我是否是北大的,‘我韩叔叔’来了没有?”原来,来电人是汕头大学的一位教师,她口中的“韩叔叔”指的是时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韩启德院士。她说,30多年前自己还是个孩子,一天忽然腹痛难忍,前往大医院救治既耽误时间也没有钱,只得到那时还在当地做乡村医生的“韩叔叔”那里求助。她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是“韩叔叔”垫付了医疗费并主刀为她做了手术,并因此一直铭记在心。王红漫教授借此告诫同学们,大医精诚,榜样就在身边。身为医者,一定要始终把对人的关怀、关心和尊重放在第一位,从日常从身边榜样汲取激励和力量。
此外,大国卫生人才既要思想道德品质突出、专业素质能力过硬,还要抓好外语学习。王红漫教授正是在第一外语是俄语的情况下,经过一番刻苦努力拿下了英语。她表示,要在国际舞台上为我国卫生外交发声,培育有实力与国际对话的成果,学好外语是前提和基础。
反响积极热烈,成效深远持久
学生始终是王红漫教授课堂上的主人翁,课堂始终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度过的,课程接近尾声时,同学们也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通过师生彼此发问,有效互动,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进行了更加积极和充分的思考,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另外,这堂充满讨论的课程让同学们宝贵的收获还有,通过王红漫教授课堂的随机分组讨论,大家才得以在开课许久后,有机会结识这个班里更多来自不同医院、不同专业的同学,而再不像是原来那样,每个人都自己埋头默默学自己的,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这堂课堂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如今坐在我们身边的不同专业同学,未来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会是我们永远的朋友,这也是王红漫教授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亲力亲为的给予我们珍贵的人生财富。
在有限的学时里,王红漫教授最大化地讲解了关于医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切身实践告诉学生,要踏踏实实地,不竭余力地为国家、为百姓做好事,谋实事,做新时代大国家健康的践行者。古有人言诗文创作讲求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而王红漫教授的课程正也是如此,起时美丽,中时浩荡,结时响亮。这是我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一节公共课,王红漫教授的言传身教也让我每每记忆犹新。相信王红漫教授的这堂课程有如撞钟,清音有余,能给每位听课的同学留下专属于自己的收获,并且能一直激励每位同学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奋斗前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new络以通为用 中西医结合攻坚心血管慢病防治
挖掘临床诊疗新进展、新挑战与中西医结合破局思路,为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专业视角与实践参考。
2025-06-25 -
new瞿佳教授:打造综合防控体系 跨越近视“早发”与“高发”双重关卡
2025-06-23 -
new周新教授:吸入治疗是基础,三联是生物制剂使用的前提
2025-06-20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