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推迟上学时间:健康与成绩双赢?

时间:2018-03-22 10:32:00来源:未知作者:张亮 张广有

在第18个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在京发布的“全球睡眠状况及睡眠认知最新调查”数据,“90”后人群和小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睡眠不足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切。为此,部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以及多家媒体纷纷呼吁保卫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医师报》记者注意到,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消息称,全省范围内小学可根据现实情况“推迟半小时上学”,该政策能否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取得预期效果呢?


推迟上学可缓解睡眠不足


据了解,为了按时到校,大部分小学生要在6点半左右起床,孩子们经常在路上匆匆吃早餐。晚睡早起的上学时间,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令家长疲惫不堪。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睡眠障碍的人群中,青少年已超过中老年人群,且高中生人群正逐渐向小学生人群蔓延,睡眠障碍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究发现,十年间上海小学生的平时睡眠时间约增加了10分钟,而香港小学生的平时睡眠时间约减少了20分钟。同时还发现,小学生睡眠不足9小时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上海2014年约为10%,而香港2012年超过45%。此外,上海和香港小学生均存在睡眠不规律(周末比平时多睡2个小时或以上)的现象,上海男女生2014年的发生率分别为4.6%和6.2%,而香港2012年分别为19.6%和26.5%。这种不规律睡眠状况,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针对小学生存在的睡眠不足情况,2月23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全省范围内各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以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全省范围指导实施推迟上学,在全国尚属首例。

推迟上午上学时间是解决青少年睡眠不足的有效措施。英国牛津大学Paul Kelley教授研究发现,10岁儿童在上午8:30之后才能专注地学习,16岁青少年在10点之后开始学习效果最佳。Paul Kelley教授认为,仅通过推迟上学时间就能将学生的成绩提高10%。他的呼吁与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是一致的。该学会曾建议,初中和高中将第一堂课开始时间推迟至8:30或者更晚,并建议睡8.5至9.5小时,使学校的课程时间安排和青少年的自然生物钟协调。


婴儿睡眠障碍普遍存在



国外研究发现,约20%~30%的婴儿受睡眠问题困扰,而我国婴儿的睡眠障碍更加普遍,发生率约为40%~-70%。20%~30%的婴儿睡眠呈碎片化,频繁夜醒,且可能有入睡困难,睡眠呼吸障碍等问题。这一时期婴儿对家庭和照料者的依赖较强.睡眠也最容易受到环境和家庭教养的影响。此外,睡眠会影响孩子的心血管健康、大脑、学习以及行为模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对儿童的图片学习记忆能力造成损害。

由于我国睡眠医学起步较晚, 公众包括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欠缺。儿科又是‘哑科’,婴儿无法对睡眠障碍症状进行描述,因此,整个社会对于婴儿的睡眠障碍问题认知不足。希望广大家长和社会对婴儿的安全睡眠保持高度重视,及时咨询儿童保健医生,通过行为干预治疗等解决睡眠障碍。


“90后”三成晚睡晚起



失眠既往常见于加班熬夜的职业人群,如今“90后”成为把失眠变成日常行为的“城市未眠人”,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沉重的工作学习负担以及不良的睡眠习惯可能是主要原因。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叶京英教授,就一项针对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2018年中国的“90后”年轻人睡眠指数研究》结果进行解读,31.1%的人属于“晚睡晚起”作息习惯,能保持早睡早起型作息的只占17.5%,接近1/3的人上午9点后起床。该研究显示,“90后”的睡眠均值为 66.26(满分为100分),普遍睡眠不佳,呈现出“需要辗转反侧,才能安然入睡”的状态。“苦涩睡眠”占29.6%,“烦躁睡眠”占33.3%,“不眠”占12.2%,“安逸舒适睡眠”占19.4%,只有5.1%睡眠处于“甜美睡眠”。

叶京英指出,按照年轻人的生理需求,“90后”每天要有8~9个小时的睡眠,单被调查的“90后”睡眠时间平均为7.5小时,低于健康睡眠时间,六成以上被调查者认为睡眠不足。另外,该研究还显示,30.9%的人入睡需要30分钟以上,0.9%需要药物助眠才能入睡。



防治睡眠障碍应多管齐下


很多人误认为“睡不好是小问题”,忽视了孩子的睡眠障碍问题。实际上,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睡眠障碍会造成多种身心疾病,必须重视和引导青少年战胜睡眠障碍。

问题是,保障青少年的充足睡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共识,政府各部门通力配合,并非靠推迟上学时间这一个举措就能一蹴而就。

此外,防治睡眠障碍还要针对病因治疗,建立良好的睡眠作息习惯,强化家庭行为干预,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作息习惯,审慎使用药物治疗。

2018年世界睡眠日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在此倡导大家遵循自然规律和生物节律,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睡眠,让健康更有获得感。


现如今,睡眠障碍已不限于职场人群和中老年人,已经成为典型的社会病。而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的睡眠障碍低龄化趋势,特别是“90”年轻人群乃至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睡眠障碍问题,值得社会各界高度警惕。

一个国家整体睡眠质量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全体居民的幸福指数。在大健康管理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的新时代,有关部门应该切实提高社会对睡眠障碍的认识,从提高睡眠质量入手来提高对健康中国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