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改变临床实践的中国原创研究 .十大青年研究者
他们是推动中国医疗进步的中坚力量,是未来中国医学界的中流砥柱。
(按姓氏拼音排序)
毕艳 探索国人非酒精性脂肪肝 和糖尿病精确诊断标准
她建立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穿及影像诊断平台、生物样本库及随访系统,发现中枢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内分泌中介机制并建立无创诊断新模型。她建立糖尿病人认知功能减退的嗅觉神经环路影像诊断技术及嗅觉功能诊断技术,发现嗅觉减退及大脑嗅觉神经环路异常是糖尿病认知减退的早期诊断指标。
此外,她还系统性建立了中国人群高血糖与胰岛功能受损的定量关系函数,发现中国人群胰岛功能减退的起始血糖水平低于欧美人群、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新机制和干预靶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Diabetes等发表SCI论著40篇,总影响因子141分。
她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毕艳教授。
曹君 推进复杂肝胆胰肿瘤微创治疗
他师从于中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陈亚进教授和闵军教授,在复杂肝胆胰肿瘤手术和微创治疗领域医术高超。他成功完成了包括腹腔镜下解剖性联合肝段切除、半肝切除、胆囊癌根治、复杂肝胆管结石等多种高难度腹腔镜肝胆胰手术。
2013年参与完成亚洲首例腹腔镜辅助下门静脉结扎联合肝脏离断的分阶段肝癌切除术。2017年参与成功实施世界首例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此外,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多次在国际肝胆胰协会世界大会、新加坡亚太肝胆胰年会等国际学术大会上行大会报告。
他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曹君教授。
李茂岚 率先提出胆囊癌精准外科治疗理念
他长期从事胆囊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工作,是国内最早专注于相关研究的科研团队之一。
他在国内率先提出胆囊癌精准外科理念,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同时带领团队就胆囊癌体细胞突变与免疫逃逸、靶向与免疫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等前沿领域展开研究,在胆囊癌发生的新理论和治疗的新方法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他在Nature Genetics、GUT、Cancer Letter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并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上海市胆道疾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茂岚教授。
刘亚欧 提供神经影像精准诊断新思路
他长期从事神经影像临床诊断和科研,围绕“神经免疫疾病的影像学标记物”展开系列研究,领军中国神经免疫影像学临床研究。他阐述了视神经脊髓炎脑损伤的影像学特征;阐明了以丘脑和脊髓为核心的MRI指标体系在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的残疾程度评价、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并将MRI指标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疾病的早期诊断、转归预测和监测治疗。
研究成果为神经免疫疾病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标记物,对于疾病机制探索、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从免疫影像标记物这一全新角度对于其他脑部重大疾病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在Neurology、Radi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约253 分。
他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影像科主任刘亚欧教授。
唐熠达 首创冠脉介入后抗血小板新方案
他擅长冠心病的诊断、支架植入术和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危重急症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诊疗;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房早、室早以及房颤等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诊疗以及高脂血症尤其是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肝功能损害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
此外,他荣获“2018国家杰出青年”“协和新星”“协和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师”“2017年度首都科技领军人才”等殊荣。他发现对于冠脉介入后氯吡格雷低反应者,给予“常规三联治疗”可改善转归且安全,并在Circulatio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
他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管委会主任、内分泌与心血管代谢一病区主任,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唐熠达教授。
徐金富 揭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合并发生情况
他专注于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症的诊治。通过临床随访,他揭示了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如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与支气管扩张症(支扩)合并发生的情况。通过研究支扩与其合并症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导致支扩急性加重的多因素权重,为临床甄别支扩合并症、预防和治疗支扩提供指导。他还探讨了几种国际治疗支扩的新手段在中国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风险,为临床治疗难治性支扩提供支持。
此外,他提出支扩与哮喘合并概念,并阐明两者间的关系与影响,在NATURE immunology,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高影响力论文10余篇。
他是上海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金富教授。
应颂敏 建立慢性气道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研究新体系
他长期从事慢性气道炎症和肿瘤中基因组稳定性的分子调控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揭示了基因组维持稳定性的新机制。他发现染色体常见脆性位点的断裂机制,提出普通脆性位点的断裂促进了姐妹染色体单体的精确分离。
此外,他阐明基因组稳定性调控异常的关键病理作用,揭示其在炎症和肿瘤中的靶向治疗作用机制,为慢性炎症与肿瘤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他在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JACI、Cell Research、Cancer Research等SCI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总影响因子约400分。
他是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应颂敏教授。
于明安 为甲旁亢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
他在国际上最早报道微波消融甲旁亢的相关研究,为甲旁亢患者提供了微创、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科室多次接待来自以色列、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60余名专家观摩学习。
近年来,科室多次主办国内外肿瘤消融术、穿刺活检和置管引流术等培训班,并被中国肿瘤消融论坛和世界肿瘤消融大会授予“肿瘤微波消融国际培训基地”,本人受聘为授课专家,并且在Radiology等权威期刊发表论著30余篇。
他现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介入超声学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常委。
他是中日友好医院介入超声科副主任于明安教授。
张弩 颠覆“ncRNA不能编码蛋白质”的传统观念
他发现环状RNA能在真核细胞中编码小分子多肽。这是世界上首次在肿瘤中发现环状RNA可编码蛋白质,且在恶性胶质瘤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首批对“ncRNA不能编码蛋白质”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的研究团队之一。
同时,他发现lncRNA可通过剪切形成环状RNA并翻译出肿瘤中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该研究拓宽了环状RNA研究领域,为揭示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后打下重要基础。他在JNCI、Nat Commun.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他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张弩教授。
张小田 推进消化系统肿瘤个体化治疗
她致力于胃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个体化以及综合治疗,特别是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和恶性肿瘤的营养支持治疗。
她参与制定《NCCN胃癌指南中国版》、《卫计委胃癌诊疗规范》《CSCO胃癌指南》、《CSCO恶性肿瘤营养支持共识》等指南。她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支持治疗委员会秘书长。
她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张小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心速宁胶囊循证研究成果在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重磅发布 新课题启动助力心血管疾病管理
2025-07-03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new络以通为用 中西医结合攻坚心血管慢病防治
挖掘临床诊疗新进展、新挑战与中西医结合破局思路,为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专业视角与实践参考。
2025-06-25 -
new瞿佳教授:打造综合防控体系 跨越近视“早发”与“高发”双重关卡
2025-06-23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