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2018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新锐

时间:2019-01-10 13:04:22来源:未知作者:秦苗 阅读: 62392

你们踩着脚下零散的顽石,将其堆积成自信的高峰;你们浓缩着星星点点的能量,将其汇聚成执着的忠诚。千万里的科研路上,创新务实,你们是永不言败的真心英雄!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功 

国际化舞台最年轻的“中国声音”

image.png

他总以最快的速度在新媒体平台传播最新的结直肠领域学术信息,是国内同行第一时间了解国际重大学术会议最新学术动态的重要窗口之一。

他作为国内胃肠肿瘤学者第一次受邀参加ASCO学术委员会,并在2016、2017年作为壁报讨论嘉宾在ASCO年会发言,在国际大舞台上,发出最年轻的“中国声音”。

作为CSCO青年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积极组织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多场MDT巡演及MDT比赛,以生动的学术方式宣传MDT。10余年坚持指南的翻译和推广工作;对肠癌肝转移、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等复杂疾病的治疗具有科学、先进的理念与策略,得到国内同行普遍认可。  

他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科陈功教授。

黄榕翀 

首创医患共同决策医疗模式

image.png

倾听生命的律动是她此生听过最美的声音!

她总是把患者当作朋友和助手,率先创新性建立患者团队,在中国开展医患共同决策医疗模式,携手创造一个慢病管理的环境和体系。

她作为国内主要的冠脉介入领域中青年专家,在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会议担任主席团成员,多次受邀报告领域最新进展,首次在国际报告多次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改善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并与另一国际团队同时报告干细胞治疗不改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收缩功能。

她是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三部心内科主任黄榕翀教授。

李玲 

推动安宁疗护 在中国落地生根与践行发展

image.png

她是我国安宁疗护专业的缔造者与践行者。她学成后毅然放弃国外发展机会,回国扎根基层,创建全新专科-河南省首家姑息治疗暨安宁疗护中心,致力于为各种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严重疾病终末期和因衰老引起的老年终末期患者改善痛苦症状,给予人文关怀。她是国家卫健委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特聘专家,她坚守初心,矢志不渝推动安宁疗护在中国的发展。她将先进理念运用于临床,凭借专业过硬的技术、细腻体察的心灵,给予病患最用心的专业服务和最贴心的人文关怀。在衰老和疾病最终殊途同归的终末期阶段,给予在这条路上的患者和家人最温暖的指引和有效的帮助,让医学更加有温度。

她是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安宁疗护中心主任李玲副教授。

李洋 潜心钻研慢病管理的规范化诊治

image.png

“以己之术,医人之心”,他长期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尤其在高血压及冠心病抗栓治疗方面进行了专业的系统研究。他首次发现血管活性分子CREG保护高血压血管重塑的关键因子,为高血压血管重塑的病理生理机制探索及CREG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参与编写国内多部指南和临床实践等专著10部,为冠心病患者规范化应用抗栓药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用心诠释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负生命信任重托;潜心钻研,厚积薄发,独剩健康所系初心。

他就是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李洋。

刘正 网络达人中最“靠谱”科普家

image.png

他在临床工作之余,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传播和理解的科普内容, 2017年当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年医师奖”以及医院宣传工作网络达人,参与编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约健康”和“小大夫熊猫漫画”等多个网络科普平台。

他参与编写科普热门图书“谣言背后的健康真相”,通过传统书籍、网络平台、电台和电视媒体等多维渠道推动了大众对于肠道健康和结直肠肿瘤的全面认识,破解了诸多不实的网络谣言,让大众能够正确的认识结直肠肿瘤,做到科学预防、及时诊治。

他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刘正副教授。

斯璐 

攻克黑色素瘤的“女超人”

image.png

“敢为人先、巾帼风范”,她参与了中国首个也是最大的黑色素瘤专业科室的筹建工作,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标准规范的黑色素瘤样本库和与之匹配的临床信息数据库,为促进中国黑色素瘤基础与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她作为执笔人参与了第一版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的制定工作及6版修订的工作;作为执笔人起草了中国首本《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近年来,陆续开展亚洲首个黄色人种黑色素瘤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明确了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是中国乃至亚洲黑色素瘤的主要研究方向;她推动了中国黑色素瘤学科的规范化治疗。

她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与黑色素瘤科斯璐教授。

宋元林 

“一呼一吸”间 传递最强动力

image.png

他首创了肺泡毛细血管液体转运的重力测定方法,并得出“水通道参与了肺内渗透性的液体转运,对等渗液体转运的影响比较小”的结论。

他紧紧围绕呼吸领域最为棘手的危重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核心问题——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导致肺水肿的机制及肺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进行了长期的探索,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呼吸道腺体分泌和肺损伤导致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发病分子机制、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疫苗治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与危重症医学科宋元林教授。

王许安 睡在医院里的“住院总”

image.png

“砺术即是砺心 仁心方有仁术“,秉承新华医院普外科科训,他在临床第一线工作已有13年。他曾先后远赴西藏、海南等边疆支援医疗建设,医院已成为他的半个家,每周有近一半的时间睡在医院,急诊一旦有需要手术救治的患者,他就会随时出现,和住院总一同分担,平均每月解决急诊危重手术10台以上。早期开展肝胆胰微创手术,配合导师完成肝尾状叶手术、胰腺癌全系膜切除术、三步法胃癌根治术、胆囊癌基因组学研究等普外科高难度手术的策略研究。先后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新华医院优秀青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会议最佳报告、优秀九三社员等人才项目和奖项。

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王许安副教授。

叶贤伟 第一现场的贵州“呼吸人”

image.png

“护佑生命、大爱无疆”,汶川大地震时,在四川读博士的他,在第一时间参加了贵州省组织的第一批赴四川灾区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第一线;他毫无怨言指导并参与多次春节期间省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救治。在省内多起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等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克服困难、勇于担当,圆满完成任务。

他成立了省内最大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来自省内外危重症患者,经常为抢救危重病人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无怨无悔。2018年,带领团队再攀高峰,成功开展了省医第一例肺移植技术,使一位濒临死亡的极其危重尘肺患者重获新生。

他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叶贤伟教授。

赵新菊 做好肾病的“健康卫士”

image.png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她致力于探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开始透析的时机,改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并发症及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的相关研究。积极实践并推广肾脏替代新理念、新方法。

她对待患者性情温,下决策时果敢有力;对待临床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紧跟医学进展,力求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对患者进行规范诊治,在疑难病例患者的诊疗方面表现突出。

在工作之余,管理《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积极向学术刊物供稿,为全国同道传递肾脏病相关的知识前沿。

她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赵新菊副教授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