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40年接力 迎来质的飞跃

时间:2019-01-03 14:11:00来源:未知作者:熊文爽 阅读: 74584

在医院,有这样一批医生:明知高原艰险,他们依然义无反顾;明知艰难困苦,他们依然勇于担当;明知家里也有困难,他们依然选择医疗支援;他们,就是援藏援疆援外医生,让人肃然起敬的群体。

选派援疆干部到兵团工作,从2002年开始,每三年一批,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及各部委和大型企业派遣援疆干部帮助新疆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问题,同时支持新疆相关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新疆自身的“造血”功能。

其中,医疗作为第一大民生,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多年来,在援助医疗队的帮助下,受援地区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共帮带本地医护骨干157名。针对西藏常见病、高发病,医疗队共开展了临床医疗新技术296项。其中31项新技术和新项目填补了西藏自治区空白。

爱心没有国界。自1963年首次派遣援外医疗队以来,截至2017年9月,中国先后向69个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2.5万人次,治疗患者2.8亿人次。援外医务人员无私奉献,维护受援国人民健康、促进受援国卫生事业发展,谱写了无数动人故事。

“参加援外援疆援藏,从政治上讲是光荣之路,但实际上也是一条艰苦之路。”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说。

“医疗援助送去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还是党和政府对第三世界和边疆人民的关心和关爱。其次,当医生帮助当地加强医院管理,开展卫生防疫,推进科学知识的普及时,实际上是带去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推进了社会进步发展;再次,我们每治好一个患者,就是温暖一个家;每帮扶好一个卫生院,就是提高当地医疗水平,保护当地居民健康。因此,我们医生的援助和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意义非凡。”张雁灵指出,医疗援助是对人生的历练,这种经历会使医生终身受益。

image.png

专家点评

用中国医疗实力讲述中国故事

第24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队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教授: 总书记在援非5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医疗队的援非精神——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不畏艰苦”让我们克服恶劣环境,“甘于奉献”让我们全身心付出,“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体现的是“大爱无疆”。

援疆援藏援非是见证中国力量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速成长的方式,让我们认识到四个字:一个是“从容”,成功度过异国他乡的艰难险阻,以后面对任何困难,都会从容面对;一个是“珍惜”,看过太多分离,就学会了珍惜,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我们现在的大好时光和生活条件。

援助医师一个庞大的群体,希望未来协会能为这一群人成立一个特殊的专委会——援助医生专委会,建立一个平台,增加交流机会。援助医生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收集不同的调研,为政府和组织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项目援助。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