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贸易战下的医疗自主创新

时间:2019-01-03 14:35:00来源:未知作者:admin 阅读: 55724

自2017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贸易代表审查“中国贸易行为”,对中国发起“301调查”,过去一年来,中美贸易问题持续发酵,虽然在今年12月份,中美双方达成共识,贸易争端按下了“暂停键”。但在2018年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结果公布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涉及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500亿美元商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天表示,建议对来自中国的1300种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就包括了医药产品,这给缺乏研发技术的中国医疗行业敲了一记巨响警钟。

目前中国的医疗领域许多高精尖设备多依赖进口,医疗器械进口产品主要以高端诊疗器械为主,如果国家之间发生商业贸易站,中国进口医疗设备成为问题,中国的医疗行业将面临不可预估的困境。在2016年的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主席就表示,“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辄上千元的专利药,让国内很多患者难以承担经济带来的压力。大型公立医院的高端医疗设备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市场竞争集中在少数跨国公司之间,由此也会增加患者负担。

虽然近几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整体实力还是普遍较弱,绝大都数都是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不强,仅依靠几家较大的企业来支撑中国整体的医疗器械升级大局是不现实的,所以推广国产医疗器械的关键是产品质量和性能,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在于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研发出高端产品才能使医院真正的广泛应用国产设备。

image.png

专家点评

岂容扼住咽喉  医疗研发蓄势走出困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教授: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家医药、医疗器械领域虽然取得诸多成就,但总体而言,医药、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仍处于仿制状态,大多研发中心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基础,进行跟踪、模仿,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弱。中美贸易战一旦发生,国外对我国进行管制、封锁,医疗行业将面临挑战。不能让别人扼住咽喉,我们需要自主创新,现阶段我们急需把药物、医疗器械创新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在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中,“医工结合”是关键,医疗器械制造商应该是临床信息的全面接收者。通过到医院采集信息,收集数据,对各种设备进行检查、评估,听取临床医生的反馈,以此作为数据基础对医疗设备进行不断改进、完善,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国内医疗仪器的研发存在巨大人才缺口,医疗器械制造相关专业的学生稀缺,又由于国内医学教育体系的设置,临床医生没有工科背景,器械研发人员没有专业医学学术知识,造成在医疗器械研发中医学专业知识和设备制造形成脱节,设备无法真正完全贴合临床。也希望医学院校能增设大数据、医工结合等相关学科,培养符合临床的医疗器械、医药创新人才。

国内企业近几年也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部分企业在高端器械领域也已开始或完成进口替代,所以打破医疗行业的研发困境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