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下的医疗自主创新
自2017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贸易代表审查“中国贸易行为”,对中国发起“301调查”,过去一年来,中美贸易问题持续发酵,虽然在今年12月份,中美双方达成共识,贸易争端按下了“暂停键”。但在2018年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结果公布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涉及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500亿美元商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天表示,建议对来自中国的1300种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就包括了医药产品,这给缺乏研发技术的中国医疗行业敲了一记巨响警钟。
目前中国的医疗领域许多高精尖设备多依赖进口,医疗器械进口产品主要以高端诊疗器械为主,如果国家之间发生商业贸易站,中国进口医疗设备成为问题,中国的医疗行业将面临不可预估的困境。在2016年的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主席就表示,“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辄上千元的专利药,让国内很多患者难以承担经济带来的压力。大型公立医院的高端医疗设备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市场竞争集中在少数跨国公司之间,由此也会增加患者负担。
虽然近几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整体实力还是普遍较弱,绝大都数都是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不强,仅依靠几家较大的企业来支撑中国整体的医疗器械升级大局是不现实的,所以推广国产医疗器械的关键是产品质量和性能,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在于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研发出高端产品才能使医院真正的广泛应用国产设备。
专家点评
岂容扼住咽喉 医疗研发蓄势走出困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教授: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家医药、医疗器械领域虽然取得诸多成就,但总体而言,医药、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仍处于仿制状态,大多研发中心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基础,进行跟踪、模仿,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弱。中美贸易战一旦发生,国外对我国进行管制、封锁,医疗行业将面临挑战。不能让别人扼住咽喉,我们需要自主创新,现阶段我们急需把药物、医疗器械创新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在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中,“医工结合”是关键,医疗器械制造商应该是临床信息的全面接收者。通过到医院采集信息,收集数据,对各种设备进行检查、评估,听取临床医生的反馈,以此作为数据基础对医疗设备进行不断改进、完善,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国内医疗仪器的研发存在巨大人才缺口,医疗器械制造相关专业的学生稀缺,又由于国内医学教育体系的设置,临床医生没有工科背景,器械研发人员没有专业医学学术知识,造成在医疗器械研发中医学专业知识和设备制造形成脱节,设备无法真正完全贴合临床。也希望医学院校能增设大数据、医工结合等相关学科,培养符合临床的医疗器械、医药创新人才。
国内企业近几年也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部分企业在高端器械领域也已开始或完成进口替代,所以打破医疗行业的研发困境指日可待。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5-062025
在城市的街道上与死神赛跑 | 市急救中心三分部急救人员公交车上的生命接力
-
new在城市的街道上与死神赛跑 | 天津市急救中心三分部急救人员公交车上的生命接力
2025-05-06 -
new津京生命接力!天津市急救中心 成功完成首例ECMO危重患者跨省转运
2025-05-06 -
new三月春风见证场场奔赴 不同维度构筑生命防护
2025-05-06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