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视频:“一新一益、专注极致”,中国泌尿外科追赶国际水平

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CUDA)年会召开

时间:2019-06-28 15:37:44来源:未知作者:融媒体记者 秦苗 昕亚 阅读: 147172

   

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CUDA)年会召开

秉承“一山一水一圣人”儒家文化发祥的齐鲁大地上,仁者爱人的传承回响温润了一代中华子孙。

2019年6月14~16日,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CUDA)年会在“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齐聚一堂,秉承“一新一益、专注极致”的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的全体成员就我国泌尿外科专业临床实践、科学研究与行业管理领域中一系列重要专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旨在促进本专业内的学术和业务交流,提高泌尿外科医师手术技能水平。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师协会协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省立医院等共同承办。年会将通过开展专题报告、互动式继续教育专场、分社不同专业例如肿瘤、结石、微创等分会场,以丰富的会议形式为大家呈现一场学术盛宴。

大会开幕式

史本康.jpg

大会执行主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史本康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

周立群.jpg

CUDA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周利群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在开幕式中回顾了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成立自2005年成立,风雨兼程历经14年。它在首任会长郭应禄院士的带领下,全体委员团结协作、不断推进中国泌尿外科事业更加有序、健康规范化发展;CUDA在14年中为我国泌尿外科人才培养与学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上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其中“将才工程”项目培训在全国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落地实施,被业内称之为“黄甫军校”,其中培养的各级学员都已成为我国泌尿外科事业的中流砥柱。2015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在北京成立,明确“一新一益、专注极致”的主题思想,为学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会长在对大会的贺词中表示“CUDA已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总会优秀专科分会的荣誉,这是作为医疗的同道辛苦努力付出的结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CUDA终身名誉会长郭应禄院士莅临现场感慨万千,作为老一辈泌尿外科的奠基人,见证了我国泌尿外科的发展历程。“我们正处在国家发展的最好时机,也是泌尿外科发展的大好时机”,郭院士表示。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是首要任务,专业化培训是实现人才同质化水平的路径之一,所以每一位励志在泌尿外科领域发展的年轻医生应积极相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寻求高水平的学习机会,为实现中国泌尿外科“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伟大进程贡献绵薄之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CUDA候任会长、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院士表示,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届CUDA年会亦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共同回顾心中泌尿外科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泌尿外科跨越式发展的经验,探讨未来泌尿外科发展的方向。孙院士说:“会议期间恰逢“父亲节”,在座的大部分同道已为人父,如何做一名好医生、好父亲是一门大学问,都需要你们不断地学习,希望短短2天的会议你们有所收获和感触。”

侯俊平.jpg

赵升田.jpg

石丽英.jpg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书记侯俊平书记、山东省立医院党委书记赵升田书记、中国医师协会石丽英副秘书长对大会的圆满召开表示祝贺。

院士讲坛

微能量医学

郭应禄.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CUDA终身名誉会长郭应禄院士介绍最早发现并将体外冲击波用于医学领域的是德国,而这个灵感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道尼尔航空公司科技人员的空中发现:飞机高速穿过雨云时,可产生一种冲击波,该波可使飞机内部器件受损,外壳却完好无恙。

后来,物理学家、工程师以及外科教授通力合作,证明体外冲击波可以击碎离体肾结石。1980年,德国泌尿外科医生首次利用高能冲击波击碎肾脏泌尿系统结石,使患者免除手术。这一举动被誉为肾结石治疗的里程碑。

但当时冲击波的能量较高,为了减轻伤害,病人需浸泡在水中接受碎石治疗。这对于治疗时间较长的病人来说极为不便。如何在降低能量的同时保证疗效?是摆在世界科学家和医生面前的一个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中叶,冲击波留给人们印象更多的是与诸如原子弹、氢弹等相关的杀人武器,医学之用微乎其微。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搭乘科技进步之便,冲击波能量逐渐得到控制,加上其具有非侵入性、高效、费用低廉等显著优势,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日益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接受,应用领域也逐步扩展至心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烧伤整形外科、肿瘤科等领域。

新技术引领外科变革

孙颖浩.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CUDA候任会长、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院士在院士讲坛的开场就向与会者提出一个既简单有深刻的问题,什么是外科?15世纪现代外科之父—Ambroise Pare就深刻描述了外科医生基本工作即“切除多余的、恢复错位的、分离黏连的、缝合分离的、修复缺陷的”。

到了19世纪,一些著名的外科手术家开始不断地对外科表示质疑,并一度认为外科随着医学的发展最终将被淘汰,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认为外科的医学耻辱,是弹尽粮绝的最后一把刺刀。

30年前外科医生对外科学的发展曾预言说“微创手术是外科学发展的未来”,果不其然,30年后,介入放射科和外科医生会用微创的方法完成几乎所有的非急诊手术。

现在来看,外科学的未来将如何呈现?

孙院士表示,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外科学的受工具的限制,随着外科工具的进步并没有改变外科切割的理念;同时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外科学收到理念的限制,即解剖学是外科学的基础,而外科手术又是通过破坏正常组织的解剖结构而实施完成,难以达到保留组织和功能与肿瘤完全清除的平衡。

孙院士以前列腺癌为例,比较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结果令人惊讶,尿控、性功能、总体并发症情况及切缘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

他分别介绍了外科未来的不同时代将有哪些大的进展和治疗变革,如1.0时代—能量形式的转化从机械能到结合影像诊断和引导的精准物理能治疗;2.0时代—影像学引导诊疗一体化;3.0时代—物理+化学:前列腺分子影像(PSMA),用于根治术或放疗后PSA上升患者骨转移的检测。

大师论道

谈中美UTUC患者差异

CUDA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周利群教授介绍,中国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人群在临床肿瘤特征上也颇具特点。同西方人群相比,中国UTUC人群具有更高的肿瘤分级,相对较低的肿瘤分期,女性患者相对男性患者肿瘤恶性程度较低等。

UTUC约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5%~10%。由于受到含马兜铃酸中草药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群UTUC具有与西方人群不同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肿瘤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周教授详细盘点并介绍了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五年关于中国UTUC临床研究的创新及研究成果及马兜铃酸肾病相关UTUC研究成果。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改进与选择)

黄健.jpg

CUDA副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黄健教授介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术性膀胱切除体外尿道改道术自2008年开展以来,自2015年飞速发展,每年新增400例。机器人手术应用于临床的优点即“看的准、zuo的稳、够得着”。黄教授表示,由于以上优点,RARC将成为膀胱根治术的主流术式,单孔RARC技术可行,但有待于临床验证。

肾草酸钙结石病因的再思考

李虹.jpg

CUDA副会长、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李虹教授介绍目前泌尿系统结石微创治疗包括PCNL通道越来越细;软镜可弯曲性、可到达性、耐用性愈来愈好、激光功率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带宽更加多样化,但这些方法均非无创。

最让人们困惑的是泌尿结石的类型草酸钙结石病因不明,预防措施效果差。李教授介绍,在寻求病因的路上,只能从饮食入手,如肠道菌群、食醋、乳酸杆菌、短链脂肪酸。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有趣的充满互动的三角关系,即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草酸,得出菌群和短链脂肪酸均可作为结石干预的有效切入点。

大会现场.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