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大会报告】王辰院士\李敏:ECMO效应与适用指征

时间:2019-11-02 12:25:10来源:未知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王辰 △ 中日医院 李敏 阅读: 164374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由体外循环装置演化而来,临床用于极重度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支持治疗,为患者的原发病治疗、心肺功能自我恢复赢得时间,或为器官移植起到桥接作用。早期与ECMO相关的2项RCT研究均以失败告终,与当时ECMO经验缺乏、器材落后、机械通气管理策略不当及ECMO相关并发症等等相关。2000年后ECMO器材得到了长足进步,主要有:中空纤维膜氧合器带生物涂层的大量应用,增加了氧合器的使用效率及寿命;离心泵减少了对血液成分的破坏;经皮穿刺及插管器材的改进,便于床旁操作;ECMO主机更为小巧便携,多种ECCO2R装置出现。随着ECMO在2009年全球新型H1N1流感治疗中的成功,ECMO得到迅速发展。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数据也显示,近10年来ECMO的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传统的心/肺支持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如难治性低氧、呼吸机相关肺损伤、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缺乏有效的右心支持手段等等。ECMO作为全新的心/肺支持方式,其治疗效应包括:1、改善气体交换,直接通过氧合器进行氧合,增加组织氧供;同时排除CO2,改善呼吸性酸中毒及右室后负荷;2、超保护性肺通气,可大幅降低机械通气参数,实现超保护性肺通气,减少气压伤及氧中毒;3、长程ECMO支持下,使肺休息与肺修复成为现实;4、清醒ECMO,避免气管插管或辅助拔除气管插管,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促进胃肠道的恢复;5、ICU内早期康复,在ECMO辅助下实现早期康复锻炼,促进呼吸肌及膈肌功能恢复,减少ICU-AW的发生。上述治疗效应,使ECMO在临床应用中得到独特的治疗效果。

ECMO可适用于临床诸多疾病,改变了心/肺衰竭患者的治疗理念,具体包括:1、极重度ARDS:2008年和2018年的两篇RCT研究(CESAR研究、EOLIA研究)显示,对于重度ARDS患者,ECMO仍然是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近10年的一系列文献也显示,严重ARDS患者,PaO2/FiO2 55-75 mmHg、机械通气1.4-4天内即可早期开始ECMO治疗。2、中-重度ARDS:采用ECMO/ECCO2R技术实施超保护性肺通气,可实现CO2清除,改善顽固性高碳酸血症,潮气量控制在3-6ml/kg,减少患者气压伤的发生。3、肺移植:部分严重肺移植受者术前需ECMO支持,作为桥接技术等待肺移植。目前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受者需要ECMO的术前辅助,可明显改善等待期及术后的生存率。对于肺移植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肺功能障碍、急性排异及感染等,ECMO亦可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4、AECOPD:应用ECMO/ECCO2R技术,可避免部分患者气管插管,或辅助拔除气管插管,达到清醒ECMO治疗的效果,减少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5、免疫抑制患者合并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可选用清醒ECMO技术作为一线治疗,保留自主呼吸的优势,减少VAP的发生。这类患者的临床管理具有极大的挑战,其治疗效果需更多的临床证据证实。6、循环系统疾病:对于心源性休克、高危PCI术等心脏疾病,ECMO可发挥循环支持、术中辅助等作用,改善预后。6、其他:对于气道肿物、严重哮喘、肺栓塞等疾病,目前以病例报道多见,存活率报道不一,未来需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