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简单的事做好
说到医学人文,大家非常自然地想到爱、关怀、温暖等词语。固然,“非典”时忘却自身的守护,地震时不顾生死的逆行,是医者感天动地的大爱无私。
但是,在我们平时的日常工作中,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却都是一些再小不过的事情。一句话,一声叮咛,一杯热水,一个拥抱,有时远胜过药物和手术刀的力量。
“万婴之母”林巧稚手书的中英文对照病历,端正工整,一丝不苟,堪称病历“教科书”;“肝胆之父”吴孟超的门诊日,不管刮风下雨,都穿着整洁的白大褂准时开诊,从不迟到。
在我身边,也有着这样的“典型”:肝胆外科吴金术教授,几十年来坚持每天写3000字手术记录,出版了13部专著,现在年近八旬还天天上手术台。他说:“我多写一点,我的学生就少走点弯路;我多做一点,我的患者就多一点机会。”
耳鼻喉科的年轻医生周建波,几年来坚持用棉签吃饭,在葡萄上缝针,目的是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他说:“五官科手术,要在十分狭小的地方做精细的操作,手上的技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质量。”
然而,我也发现,将简单的事情长期坚持做下来,却不那么容易。
3年前,我到美国梅奥医院交流学习,正好遇到医院派遣在这里培训的两名青年医生。他们都穿着笔挺的衬衫与西装,系着深色的领带,看上去十分精神。他们告诉我,梅奥对医生的着装有严格的要求。我当时还打趣:“那你们回国之后,要把这个着正装、打领带的好习惯坚持下来。”他们也信誓旦旦地答应了。
但是,我注意到,他们回国后并没有坚持多久。
医学人文,其实不需要有多么高深的学历,也不需要有多么高端的设备,不需要发表多少SCI论文,不需要耗费多少时间精力,只需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不懈坚持。
“细微之处见真章”,把对患者的尊重关心体现在一言一行中,把职业素养体现在一事一物中,这就是真正的人文。
比如,每天把衣服收拾得干净整洁,言行举止规范,精神抖擞地面对患者,这是尊重;按时准点门诊和手术开台,这是严谨;和患者沟通时解释得更加详细到位一点,这是关爱;对患者的理解支持学着说“谢谢”,这是胸怀;查房的时候,试着和患者握握手,说几句家常话,这是风范……相信这些事做起来并不难,但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却需要自律和坚持。
把简单的事做好,做到患者的心坎里,便是不简单的“人文”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5-092025
指南制订不是“短平快”,陈耀龙详解10步标准化流程
-
new关注!第四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启动评选!
2025-05-09 -
new以“菁”为“擎” | “络学菁英医师计划”正式启动!
2025-02-23 -
new革新高危直肠癌治疗,金晶团队在国际权威放射肿瘤年会上发出"中国好声音"
2025-05-08
-
专家来辟谣,院士齐推荐!这场健康科普大会 治好您的“体重焦虑”
2025-04-09 -
2025年医TV健康日直播计划
2025-02-10 -
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 | 拓展临床麻醉内涵,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5-02-06 -
朱玉龙:人工气胸辅助技术在经皮呼吸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临床价值
2024-12-04 -
“抗癌元气站”患教系列专题报道
2024-03-11
-
展风采 砺初心 勇担当 | 首届“中青年肿瘤防治菁英”名单公示
2023-12-26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无管中心”正式成立!
2024-12-08 -
齐鲁医院领衔主编 《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发布
2023-04-26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⑫ | 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所长、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名誉院长王海波:30年倾情守护国人耳鼻喉健康
2023-04-11 -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
2023-06-11 -
首个国产PD-L1伴随诊断产品性能表现卓越
2022-03-13 -
她是护士,也是抗美援朝战士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