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中华文明圣地 创新活力之区
当今世界,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国家竞争如此,区域竞争亦如此。
2019年的余杭,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全国“双创周”成功举办......如今迈入“浙江经济第一区”阵营,余杭手捧着良渚古城遗址这颗“明珠”,奔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路上,从“蓄势积能”到“发力超越”,既跑出“加速度”,也彰显“好质量”。
今年前三季度,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2.38亿元,增长8.6%,完成财政总收入648.9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0.0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再到“领跑者”,近年来,余杭区在区域竞争中角色逐步转变,正是得益于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不动摇。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历史起点上,余杭区委发出了“全面推进‘三个全域’建设,奋力开创余杭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新局面”动员令。
文旅融合 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耀眼夺目
10月31日,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式上发布了5G商用启动的消息。同一天下午,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与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在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发布“双5”计划。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对外宣布:打造全国首个5G全覆盖国家遗址公园,用最先进的5G技术保护和阐释最古老的5000年文明。目前,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已实现园区场馆、旅游线路5G全覆盖,在不破坏遗址风貌的条件下,采用最新型宏站、小微站等设备,应用大规模天线、边缘计算等技术,通过安装在仿生杆上,以融入公园环境的方式加速网络。同时,5G+AR试衣镜、5G+MR全息文物、5G+MR沙盘、5G+MR眼镜、5G+VR博物馆等全新应用,全方位提升了访客在土遗址公园内参访体验感。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该遗址规模宏大、遗存类型复杂、内涵丰富,其遗产的整体价值由城址(建造于约公元前3300-2300年)、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
专家表示,这些要素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遗址所展现的“水城”规划格局与营造技术,反映了人们在湿地环境中创造的城市和建筑特色景观,特别是作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工程,外围水利系统在工程的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也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学水平,展现了5000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大平台引领 创新活力之区动力澎湃
围绕创建全域创新之城、人才之城、科技之城,余杭正在布局“重点产业平台+特色小镇+孵化器”的创新发展平台“矩阵”,加快形成“科技创新+总部经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
为实现全域创新,余杭正在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构建布局优化、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实现全区域协同创新。
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5大产业平台,蓄力已久,迎着创新创业大浪滔滔,勇立潮头之上,扛起担当大旗。
未来科技城正以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和未来城市样板地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湖科学中心、杭州未来科技文化中心、城西高铁枢纽中心。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加快生物医药高新园区、机器人产业园、家纺综合体等建设,打响“未来智造城”品牌,努力成为“新制造”模式策源地。
临平新城正在推进时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新服务”发展策源地。
钱江经济开发区(仁和基地)正借助省级开发区平台优势,重点发展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努力成为“硬核技术”创新策源地。
良渚新城正聚焦大文化、大数字、大健康和总部经济“3+1”产业体系,努力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的杭州城北副中心。其中,位于良渚新城核心区块的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的发展更是备受瞩目。
营商环境优化 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形成
打造“全域创新策源地”,余杭正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10月26日,余杭区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其中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新政,累计减免税费56.96亿元,特别引人注目,收获了来自企业的良好评价。对245家工业企业监测显示,营商环境满意度指数达到96.77,环比上升10.8个点,同比上升9.2个点。今年以来,余杭区持续给企业发放“大礼包”,发布《关于加快全域创新策源地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全域创新66条”新政),涵盖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和打造国际人才高地等六大方面,政策力度空前。
聚焦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运行成本……
“全域创新66条”,把原100个产业扶持类政策文件整合到1个“政策总纲”中,形成了覆盖创新空间、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对外开放、人才创新等6大领域的系统完整的政策体系,政策条目精简至66条。
比如,在对全域创新的空间支持上,19条具体扶持政策从空间、项目、资金和服务等关键要素上,给予孵化器和孵化企业最大支持,全面降低营商成本;在全域创新的主体支持上,提高了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大研发投入、申请知识产权的支持力度……
凭借这66条政策意见,余杭见按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键”。一张横向覆盖产业链、纵向覆盖企业创新链的政策网格已建成,且“含金量”十足。
“余杭安排40亿元的资金助推新政的‘落地率’。”余杭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加上原先对第一产业以及政府产业基金、重大招商引资的“一企一策”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余杭支持全区重点产业发展的资金达到100亿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当科普踩上广告红线 30万罚单揭开短视频合规危机
2025-07-02 -
new从中成药剂型到术后恢复:“风咳”理论的中西医结合创新之路
2025-07-01 -
new国家战略筑防,创新手段破局,多方携手打赢儿童青少年“光明之战”丨Vision China 2025
2025-07-01 -
new全球首例!中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成功实现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修复
2025-06-22
-
专家来辟谣,院士齐推荐!这场健康科普大会 治好您的“体重焦虑”
2025-04-09 -
2025年医TV健康日直播计划
2025-02-10 -
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 | 拓展临床麻醉内涵,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5-02-06 -
朱玉龙:人工气胸辅助技术在经皮呼吸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临床价值
2024-12-04 -
“抗癌元气站”患教系列专题报道
2024-03-11
-
展风采 砺初心 勇担当 | 首届“中青年肿瘤防治菁英”名单公示
2023-12-26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无管中心”正式成立!
2024-12-08 -
齐鲁医院领衔主编 《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发布
2023-04-26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⑫ | 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所长、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名誉院长王海波:30年倾情守护国人耳鼻喉健康
2023-04-11 -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
2023-06-11 -
首个国产PD-L1伴随诊断产品性能表现卓越
2022-03-13 -
她是护士,也是抗美援朝战士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