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郑树森:复杂肝移植技术的自主创新

时间:2019-11-16 16:37:03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 阅读: 73577

郑树森_副本.jpg

我国肝移植的例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从2015年的2620例上升到2018年的6279例,其中复杂肝脏移植手术因为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更需要我们创新性地运用一些技术手段,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复杂肝脏移植手术范畴主要包括:既往多次腹腔手术史(肝脏手术; 胆道手术; 脾切除; 其它上腹部手术史);补救性肝移植(肝癌多次术后复发);再次/多次肝移植(移植物慢性失功);门脉血栓伴海绵样变(脾切术后);肝动脉条件不理想(多次TACE术后内膜损伤);伴多器官功能不全(心、肺、肾等功能不全)等。

对于既往多次腹部手术史,再次肝移植及病情危重患者等复杂肝移植情况,首次创新性提出直奔第一肝门,快速下肝,术中低中心静脉压的策略,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做到少出血,不输血,同时提倡自体输血,减少术中低体温、酸碱电解质失衡,术后感染及肿瘤复发等并发症。树兰医院的肝移植手术时间平均5.03小时,显著低于全国7.21小时,术中输红细胞量平均4.34个单位,显著低于全国5.8个单位。

对于肝癌肝移植患者,创新性提出了先阻断下腔静脉, 后游离肝脏的理念,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中肺栓塞风险以及减少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对于伴广泛门静脉血栓及海绵样变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创新性地采用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异体血管架桥重建、门静脉吻合至曲张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肾静脉吻合等一系列技术创新体系,术后血管通畅率达100%,未见明显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

2017年成功实施全球首例门静脉-左肾静脉吻合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双重吻合,解决伴广泛门静脉血栓及海绵样变的肝移植的世界难题。患者术后1天撤除ECMO,2天脱气管插管,1月出院。对于伴肝动脉细小、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损伤、肝动脉罕见变异及动脉广泛血栓形成的患者,创新性地采用供体肝动脉吻合至受体脾动脉、腹腔干甚至腹主动脉,保障良好的肝动脉血供,术后动脉通畅率达100%,未见明显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对于伴严重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ECMO、李氏人工肝、人工肾保障措施,成功实施全球罕见伴肺动脉高压的复杂肝移植手术。

总之,复杂肝脏移植强调术中少出血,自体输血,术后应及时尽早处理血管、胆道并发症,防治感染;门静脉海绵样变伴4级门脉血栓是肝移植的难点,门静脉与左肾静脉吻合是安全可行的;必要时需异体血管架桥重建,保障良好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至关重要,显著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 树兰医疗集团总院长 郑树森)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